【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新學期才剛開始,但醫院精神科門診陸續接到有學童抗拒上學的個案,這些學生每到上學時間就以各種理由拒絕上學,有的還會出現頭痛、腹痛等生理反應,甚至出現憂鬱、焦慮等問題。醫師提醒家長,應盡快送孩子就醫,以免問題越拖越嚴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彥勳說,拒學症主要有4個特性,包括對上學感到困難,造成長期缺席;上學時會產生恐懼、暴躁、心情低落等情緒;學生在應上課時間待在家,且家長知情;和一般翹課逃學不同,除了拒學沒有其他明顯違規。
根據國外一分研究追蹤,有拒學症的個案經過10年後,其中三成患有1種以上精神病,同時也是自殺、暴力、物質濫用、未成年性行為的危險因子。
黃彥勳說,拒學症的盛行率高達1%-5%之間,患病時間以小一及國中階段為主,其中小一學生患病原因多與新環境適應不良有關;國中生主要是為了校內人際互動因素,另外部分患者則是因為學業問題。
黃彥勳表示,治療拒學症首先要找出產生拒學行為的原因,由家長、校方、輔導人員與醫療團隊合作,透過藥物治療與諮商輔導逐步進行。
此外,也要輔導個案增加情緒控制能力、教導其放鬆技巧及社交技巧、培養其獨立性,並建立適度行為規範,減少患者對學校恐懼,才能逐步達成改善效果。
【2009/02/20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