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別再強迫自己穿!收納專家教挑出該丟掉的「3種冬衣」年末掃除更輕鬆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性愛/ 愛情診療室

議員童仲彥毆妻燒不停 台大醫師沉痛表示:唯一的選擇是...

台灣外傷醫學會轉貼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創傷外科主任林子忻的臉書文章,呼籲面對親密暴力離開才是唯一選擇。圖/截取自台灣外傷醫學會臉書
台灣外傷醫學會轉貼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創傷外科主任林子忻的臉書文章,呼籲面對親密暴力離開才是唯一選擇。圖/截取自台灣外傷醫學會臉書

台北市議員童仲彥毆妻風波持續延燒,凸顯親密關係暴力的威脅。台灣外傷醫學會轉貼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創傷外科主任林子忻的臉書文章,文中沉痛表示名人受暴與一般人一樣,容忍以愛之名的暴力只會陷入循環,可能造成悲劇,「面對暴力離開是唯一的選擇」。

在醫院急診不時會碰到因親密關係暴力傷勢嚴重送醫的患者,林子忻昨在臉書轉貼童仲彥妻子李秀環受暴的新聞,並撰文表示,名人受暴與一般人一樣,揭露整個社會的漠視,跟受害者與倖存者的無助無望情結。

林子忻文中寫道,受害者常會自我催眠,卻不知道容忍這種「以愛為名」的暴力,恰恰是滋養了暴力行為本身的接續不斷,陷入暴力循環,被打好幾年無法自拔,甚至最後發生了傷殘、死亡等悲劇後果。

林子忻以「挨打的小動物」比喻,本能上會立刻跑掉才能生存,所有受暴者轉變成成功倖存者的關鍵,就是義無反顧的離開受暴狀態,第一線急診醫護人員面對受暴的患者,除有責任通報外,也能以同理心給予關懷與鼓勵,離開是唯一選擇。

以下為林子忻臉書全文:

親密關係暴力的受害者--除了容忍跟告訴自己我愛他之外,還能做些什麼?

這麼多年來,每當我在媒體看到一個又一個名人受暴(不論是政治人物或是藝人)的新聞報導時,常常覺得他們也跟自己在夜班外傷急診時,看到的被打的一般人一樣,揭露的是我們整個社會的漠視,跟受害者/倖存者的無助無望情結。

其實,每個人第一次被打的時候,常常都會自我催眠說:「他不是故意的,他還是愛我的」或者「他打我是因為他在乎我,只要我不⋯⋯,他就會好了。」

但是,正如同施暴者/相對者並不了解到,他/她已經深陷暴力循環的緊箍咒,若沒有得到良好而持續的治療,就沒辦法回覆到原來平和無暴力的自我一樣。受害者/倖存者也不知道,當她/他們一次一次的容忍這種「以愛為名」的暴力,其實恰恰是滋養了暴力行為本身的接續不斷,進一步加強「暴力循環」這種心理反饋迴圈機制,被打好幾年無法自拔,甚至最後發生了傷殘、死亡等悲劇後果。

所以,面對這樣的暴力行為,所有的受害者都必須在心裡自我建設,「沒有人是生下來就是要給人毆打、傷害的」,不管那個人多麼愛你,多麼愛孩子,你多麼愛他而離不開他,都請你記得,「面對暴力,離開是唯一的選擇」。

就像是挨打的小動物,本能上一定會立刻跑掉才能生存一樣,所有受暴者轉變成一個成功倖存者的關鍵,就是義無反顧的離開這種糾纏不清的扭曲狀態,去重建一個光朗明亮的人生。

身為第一線的急診、外傷醫護夥伴們,一旦面臨這些遭受暴力後果的人,就跟社會上的每一個人一般,除了都有責任盡快通報家暴防制網絡之外,同時也能以同理心了解他們的處境,給與適當的關懷,建立他們有機會走出來的自我信任感,鼓勵他們建立安全計劃(在這方面,如果覺得自己的專業知識力有未逮,可以直接跟婦女新知、勵馨基金會等NGO 諮詢)。

最終,才能有勇氣真正走出這段陰影遮蔽的人生幽谷。

#施暴者相對者的暴力循環

#受害者倖存者的無助無望情結

#面對暴力離開是唯一的選擇

#第一線的急診外傷醫師能做甚麼

#協助他們早日走出這段陰影遮蔽的人生幽谷

家暴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