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是內臟的鏡子」名醫教你檢測潛藏重大疾病的皮膚症狀
【文、圖/摘自方言文化《還給自己美肌膚,簡單小保養,能做到》,作者菊池新】
皮膚是鏡子,免疫健康的自我檢測
俗話說「皮膚是內臟的鏡子」,這句話不曉得你是否聽過?
人體的內臟疾病常常會反映在皮膚症狀上,這種皮膚的變化就稱為「皮疹」(Dermadrome),「Derma」是指皮膚(Dermatology)、「Drome」則是症候群(Syndrome)的意思——代表內臟病變的皮膚表徵。
經驗豐富的皮膚科醫師,能透過皮膚狀況及早揪出嚴重的內臟疾病,有不少病患都是因為看了皮膚科而發現癌症的。
例如「手掌皮膚紅紅的」、「腋下莫名發黑」、「疣突然變多」等等,若發現這些與一般症狀不同的皮膚變化,別想太多,趕快到皮膚科看診就對了。
以下列舉出幾項可能潛藏重大疾病的皮膚症狀,希望能為你的日常健康檢查派上用場。
首先是可能患有內臟癌(惡性腫瘤)時會出現的症狀——
•幾個月內全身突然冒出大量的疣(勒賽爾特氏病徵)•腋下及頸部皮膚發黑,像刨絲器一樣感覺很粗糙(黑棘皮症)
•皮膚表面增厚、乾燥,呈鱗片狀(後天性魚鱗癬)
•像箭靶一樣有兩、三層紅圈(環狀紅斑)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這些現象都是由癌細胞產生的一種細胞因子(TGF-α)刺激表皮細胞所形成的。
至於可能是肝臟疾病時的症狀,則有——
•皮膚變黃•手掌變紅(掌紅斑)
•男性的乳房如女性般漲大
•身體四處佈滿像蜘蛛的紅色血管(蜘蛛狀血管瘤)
皮膚變黃主要是由膽汁酸沉澱在組織中所導致的,後面三項則是因為肝功能障礙,以及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未被分解而引起。
若身上是有以下症狀,很可能是腎臟疾病——
•癢得受不了,全身長出一粒一粒硬硬的疙瘩•皮膚變成深灰色(尿毒搔癢症)
經研究發現,尿毒搔癢症是由於體內生成的內因性嗎啡物質未被排泄乾淨,使腦部感覺到搔癢所引起的。最近已經有一種很好的藥「Remitch」可以治療。
.作者:菊池新
.譯者:蘇暐婷
.出版社:方言文化
.出版日期:2019/06/26
•到處冒出紅色或黃色的環狀疹(環狀肉芽腫)•腳趾壞死、變黑(糖尿病壞疽)
•傷口不易痊癒(可能是嚴重的糖尿病)
皮膚疾病的症狀及原因五花八門。不少時候,搔癢及溼疹的原因,都比眼睛所看到的還要複雜。
徹底治療需要時間,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值得信賴的皮膚科醫師,請醫師針對疑問仔細說明,然後安心地接受治療。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清明連假身上多好幾包 使用類固醇小心皮膚變薄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吃太多生雞蛋 恐易掉髮
被恙蟲叮咬會有發燒、畏寒等症狀…山區掃墓,2招避免蟲蟲危機
年輕化!25至65歲有360萬人禿頭 正確救髮醫師告訴你
常常莫名過敏、皮膚癢?2招找出原因別單靠類固醇
換季肌膚常乾癢怎麼辦?注意5個保養撇步 從洗臉開始
從「痣」看健康!專家提點揪出「索命痣」的痣相3迷思
運動咖以為得帶狀皰疹急奔醫 原來是過敏引發濕疹
皮秒雷射改善皮膚 老董也凍齡
異位性皮膚炎搔抓難眠 醫師:保濕避免誘因
皮膚癢睡不好 3招改善
洗完頭大量掉髮、頭皮屑爆多? 醫師曝洗髮精「2重要成分」別用錯
雞蛋、蛋清真能治療燒燙傷?常見救急撇步一次詳解!
穿發熱衣禦寒?皮膚科醫師提醒,這4種人恐誘發肌膚大問題
沒曬太陽卻變黑? 小心!你不知道的「感光食物」讓黑色素沉澱
過年想開運微整形嗎 最多人拿孫藝珍、玄彬當範本
生髮液是真有效還是擦心安?醫師詳解常見生髮液的9個問題
洗髮精跟潤絲精可混一起使用?當心護髮不成反傷髮
養髮液、生髮液大不同! 醫師教你如何分辨頭頂上的需求
過年大掃除,清潔劑超傷手? 皮膚科醫師教護手小撇步
清潔過頭,雙手乾癢怎麼辦?皮膚科醫師分享小撇步
年輕女子異位性皮膚炎不成眠 對症治療兩周後不再癢
不只皮膚癢!醫:別把異位性皮膚炎當單純皮膚病
防疫勤洗手!但洗到雙手乾癢、龜裂引發皮膚炎怎麼辦?日常3舉止超NG
避開了嗎?一天之中害你加速皮膚老化、產生皺紋的關鍵時刻
曬多久太陽才足夠補充維生素D?美國皮膚科學會的建議讓人意外
沒曬到太陽就不會變黑?醫:太熱也會產生黑色素
噁!67歲男後腦長巨大粉瘤 醫生花3天擠完「蛋沙拉膿液」
眼周長小顆粒怎麼辦?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解決辦法
猜你喜歡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清明節前後最容易犯春睏 中醫建議多吃2食材解疲勞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 復健科醫提醒3情況盡速就醫
40歲男為帕金森氏症所苦 深部腦刺激術助恢復生活
抗氧化、降脂又保肝 中醫教你不知道的陳皮吃法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肥胖對血管危害多大?醫:大小動脈都可能出狀況
很少覺得肚子痛表示很健康?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婦人腰痠背痛到不行才揪出骨鬆病因 花5年救回骨質
孫愛用3C不聽勸 醫師:長輩這樣做、孫近視度數愈低
婦人吃素雞塊噎到昏厥 幸好隔壁就是醫院救回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