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下4胞胎後腹部大變型 台灣醫師替馬來婦剷肉除患
25歲的馬來西亞婦人朵琳5年前生下四胞胎,卻因生產後肚皮嚴重鬆弛,腹部的腹直肌分離,導致嚴重下背痛,難看的妊娠紋也讓她心情很沮喪。她為此特地來台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求助,經醫師陳彥州替她進行腹部整型,才讓她重新恢復身材並解決下背痛問題。
陳彥州說,手術中發現朵琳的腹直肌分離達5公分,腹部筋膜嚴重鬆弛,因此為她切除了560克重的皮膚及肚臍整形以及腹直肌縫合15公分。手術後第5天,朵琳的下背痛緩解許多,今日搭機返馬來西亞。
他說,懷孕過程腹內壓力逐漸變大,而腹直肌中線為結締組織,此組織承受不了懷孕期間上升的張力,開始變薄且漸漸分開,因此在腹直肌中間產生很大的空隙,最後產生懷孕後腹直肌分離的病症。
陳彥州指出,腹直肌分離可能因多胎、多產、羊水過多、胎兒過大、懷孕時體重上升和遺傳等引起,盛行率根據各國報告在60~100%之間。主要症狀為因為腹部核心肌群無法收縮造成小腹突出,外觀看起來還像懷孕一樣,腸子堆積在下腹部,導致消化不良及便秘,長期以來影響到姿勢彎腰駝背及下背痛。
腹直肌分離之主要診斷方式為身體檢查時,使用卡尺檢查分離寬度,也可使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輔助檢查。
陳彥州說,一般而言,腹直肌分離在2公分以下是正常,自然產產婦可以在分娩後一個月,剖腹產產婦可以在分娩後一個半月,開始進行腹部核心肌群的復健運動以縮短恢復期。
大部分患者在產後8周內會逐漸緩解,少部分在生產後6個月,仍有腹直肌分離且合併等症狀,才需要考慮手術治療。至於沒有贅皮的患者,可以只做腹直肌縫合處理,有贅皮合併有肚臍變形的患者,則需移除贅皮及肚臍整形,已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與症狀之緩解。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醫病天地/車禍顏面骨折 手術還她美貌
妙齡女車禍顏面骨折 手術「變臉」免開美肌大眼妹
健身教練不敢脫上衣 全因「雙乳激凸」太崩潰
熟齡染髮重點在自然 棕黑、深棕優於純黑染劑
長斑是皮膚老化的開始 醫師教你如何微整形不顯老
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害你老!醫曝臉部顯老3關鍵部位
台灣人瓜子臉黃金比例出爐 超過這比例就算國字臉
科學研究:75%瓜子臉最有吸引力 太尖反而不討喜
飄霧眉卻過敏 腫成兩條蚯蚓
29歲媽咪生3胎健身5年仍有妊娠紋 腹部拉皮重振信心
女子左耳被鄰居咬掉少1/3 手術造耳廓心理仍留陰影
飄霧眉不滿意眉型? 小心雷射「洗眉」愈洗愈黑
屁股大,極度影響視覺外觀!5種好看臀型這樣練
看中醫也可以美容!針灸淡化細紋改善大小臉
17歲男高中罹男性女乳症遭霸凌 微創手術助重建自信
準備好了嗎?隆乳該知道的十件事
隆乳可以隱形嗎 隱藏傷口要訣大揭密
不科學的火辣美波 隆乳手術再進化
隆乳旺季來臨 升級美波前牢記5大原則
隆乳有故事/經歷波濤洶湧 隆乳幕後推手是「他」
隆乳話歷史/從鹽水袋到果凍矽膠 完美胸形演進
隆乳新風潮/做太小被抗議罩杯飆升 女性為自己而美
美麗的哀愁/坑坑疤疤隆乳血淚 醫師巧手救援
擁有「大、自然」系性感美波 女醫師解惑隆乳5大迷思
不到30分鐘 便捷式隆乳時代來臨
宅花媽媽產後乳房消風 搶救下垂奶大作戰
3D真實體驗 精準隆乳新科技
隆乳瘋整形是亂象嗎 名攝影師郭英聲:比例和氣質同等重要
自體脂肪隆乳鈣化消風 內視鏡二次隆乳提高安全
宅在家滑手機 小心養出雙下巴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吃米血上背痛竟是胃病轉移!醫曝轉移原因及胃痛避吃食物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退化性膝關節炎打PRP還是玻尿酸好?醫師建議這個選擇更好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輕忽骨鬆恐增長照負擔!醫:友善居家環境,適度運動及補鈣
肛門有突出物可能是痔瘡 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就醫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打呼聲突然不見了?醫教4招觀察睡眠呼吸中止症,防死亡風險
牙周病患若確診,死亡率高8倍!「刷牙抗疫」,牙醫教你4招挑對牙刷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骨鬆最愛問/骨鬆中斷治療 骨折機率大增
有「泡泡尿」就是腎臟出問題嗎?醫:這5情境也會讓尿液產生泡沫!
不明原因發燒是感染或罹癌?感染科醫師教你區別關鍵指標
防窺保護貼反而傷眼 眼科醫:眼睛痠痛時也不建議做護眼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