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嚴文廷】
前教育部長鄭瑞城熱愛爬山,但兩年前因為下山時不慎摔倒,跌斷左大腿,醫生植入金屬固定大腿骨,對超過60歲的他來說,是一場大手術;幸好復原狀況良好,再加上他耐心且認真的復健,如今走起路來,幾乎看不出大腿動過刀,連醫生也稱讚他的復健很成功。
回憶起兩年前的那一場意外,鄭瑞城記憶猶新。他說,下山時距離停車場不到100公尺,一不留神滑倒,重重地摔在地上,當時還可以爬起來,但直覺發現左腳好像無法使力,心裡暗叫不妙。被救護車送往醫院,檢查後才知道左大腿骨有個斜面的斷裂。
當天晚上立刻開刀,將髖關節股骨頭加上鈦合金的骨髓內釘,鄭瑞城那時心裡已經在擔憂: 「這次傷得這麼嚴重,以後如果有副作用該怎麼辦?」尤其他一向喜歡戶外活動,年輕時愛賽跑,中年以後愛爬山,如果以後沒有這條腿,一定會憋壞;所以他馬上決定,不管如何都要專心復健,重新站起來。
原本醫生評估只要住院一星期,但鄭瑞城為了保險起見,加上63歲的年紀,決定多住幾天,直到手術20天後才正式出院,並向醫生請教以後如何復健,做為自己回家復健的參考。
鄭瑞城說,雖然醫生保證左腿已經可以負荷身體的重量,但出院回家後,他仍在家裡的三樓書房待了整整三個月,都沒有用左腿走下樓梯,確保有充足的時間讓左腿傷勢完全復原。
閉關的這段期間,鄭瑞城買了幾本復健書,每天都要稍微活動左腿,從一次抬腳十下,逐漸增加次數,三個月後,他竟已可以做伏地挺身。鄭瑞城強調,每天叮嚀自己「活到這麼老,這件事千萬別心急」。三個月後才真正站起來,並嘗試走出戶外,每天慢走讓左腿開始工作。
一直到開刀半年後,鄭瑞城才敢放膽快走,距離也逐漸拉長,整整九個月後,才在住家社區附近爬階梯,鄭瑞城說:「我真的很幸運,這麼重的傷勢,現在走路完全沒影響,更不需要柺杖的輔助。」
人還是要服老 必須善待身體
鄭瑞城表示,由於自己不是醫療專家,當時在家中三樓復健時,做了一些體操,很像小學生升旗抬腿抬腳的樣子,現在依舊保持這個習慣,爬山時一定會做一些暖身運動,確認自己的身體充分活動後,才會開始爬山。
完全復原後,有老朋友來拜訪,好奇的問他說:「走路時右腳完全看不出受傷的樣子。」讓鄭瑞城直說很開心,證實自己已經完全恢復,「因為我摔斷的是左腿,卻比右腿狀況還好」。朋友壓根沒注意他左腿有問題。 連醫生也稱讚他的復健很成功,新的大腿骨雖然是金屬製,但絕對比以前的還好用。
只是鄭瑞城也擔心年紀越來越大,過去經常挑戰有難度的高山,經過這次受傷後,已經收斂許多,頂多在附近的公園散步,或爬爬住家附近的高地,他更笑說:「人還是要服老,必須善待身體。」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