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縣報導】
農曆雖已「立秋」,全台各地氣溫動輒飆到30多度,把人曬得胸悶、頭暈、腦鈍鈍,高雄義大醫院中醫門診患者,因「傷暑」而求治就占3成。醫師陳榮洲表示,民眾可到中藥房買些黃耆、黨蔘、甘草等藥材,熬成保元解暑湯,每天以保溫瓶隨身攜帶飲用,可以保元氣又解暑熱。
原在中國醫藥大學任教的義大醫院中醫師陳榮洲說,到南部才發現天天高溫,真的很難適應,有時候排汗不佳,稍一不慎就「傷暑」。
他說,「傷暑」主要是因為暑熱進到腸胃,症狀包括口乾舌燥、流汗多、頭暈、胸悶、食欲不振,全身疲倦,怎麼喝水,都覺得不解渴。
從中醫的觀念,暑熱容易讓人出現陽熱亢盛等臨床症狀,其次是易傷津氣。人體津氣往往因流汗過多,一方面會出現口渴,少尿、且尿短顏色呈現赤紅;另一方面容易導致氣虛,因此疲倦乏力。
遠在數百年前,傳統醫學即有運用「生脈飲」來解暑熱、益氣力、生津液、止渴消煩。但由於藥方中含有人參,本來就容易上火的民眾,喝了可能容易上火。
陳榮洲建議,可以買些黃耆、黨蔘等藥材,煎煮製成「保元湯」,甘溫除熱、保元解暑。這帖解暑藥方,黃蔘、黨蔘各3錢,甘草1錢、沙蔘4錢、麥門冬3錢,少許西瓜皮,以3碗水熬煮,一帖不到100元,熬煮後裝瓶、早晚喝,可以通汗、調氣,同時增強免疫力。
不過,真正避免傷暑的最佳良方,就是除非必要,悶熱的天氣最好少出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