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陳元春/專題報導】
受溫室效應影響,全球夏日氣溫逐年升高,高溫環境中,人體容易受到哪些熱病、熱傷害?碰上這些熱傷害又該如何正確處理?今日專題將作分析,並提供民眾正確處置的方式建議,供民眾夏天遇環境熱傷害時運用。
炎炎夏日,高溫環境熱,恐造成民眾出現哪些熱病?國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指出,包括中暑、熱衰竭、熱昏厥與熱抽筋等,都是處高溫環境下會造成的熱傷害,臨床以中暑、熱衰竭最為常見,但提醒民眾若已出現中暑症狀,應馬上就醫。
國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指出,不論是中暑、熱衰竭、熱昏厥或熱抽筋等,都是因天氣熱,流汗多、脫水,身體一時無法反應所導致。不過,不管是中暑或熱衰竭等,因其臨床表現症狀,略有不同,因此各有相關不同的建議處置方式。
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分別指出,以中暑來說,患者會出現包括昏迷、叫不醒等意識改變,且有超過40℃高體溫,並常伴隨有無汗症,即皮膚表面呈現乾燥的狀態。
醫師詹佳孟補充,臨床接獲患者因中暑出現的高體溫,多為42、43℃,但也聽聞有人中暑時,體溫高達到45、46℃,且與其他熱衰竭等熱病不同的是,若民眾出現中暑,應馬上就醫,不可輕忽拖延。
而因高溫環境熱產生熱衰竭的患者,則會出現包括頭暈、頭痛、全身無力、噁心、嘔吐、肌肉痛、講話喘、疲勞等不適感覺,且其中暑不同的是,患者體溫正常,但略偏高,除此,患者也不會有無汗症,皮膚仍呈因有流汗,濕濕的感覺。臨床則建議出現熱衰竭患者,應移到陰涼處休息,並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至於熱昏厥,則是民眾因天氣熱出現脫水,並在姿勢變化時,因姿勢性低血壓而出現短暫昏厥狀況。醫師詹佳孟指出,熱昏厥患者會出現短暫意識喪失的狀況,但昏厥僅持續三十秒內,就會自然清醒,臨床則是建議出現熱昏厥患者,除休息、補充水分,可到急診打點滴盡快恢復正常。
除此,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指出,炎炎夏日,很多民眾在運動後,若僅顧及要補充水分,卻忽略補充電解質,就會因低血鈉出現腳抽筋等熱抽筋現象,常見抽筋部位包括肩膀、大小腿,並以小腿最常見會抽筋。
臨床則會建議出現熱抽筋患者,除先移到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外,可到醫院打點滴,快速補充電解質。
醫師詹佳孟進而建議民眾,夏日運動打球,補充水分外,別忽略電解質的攝取,建議民眾運動後不妨可喝經稀釋的運動飲料,水分跟運動飲料的稀釋比例約一比一,提供民眾參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