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抗老養生

名醫親子養生術/養生就是當個神經外科醫師

蔣永孝醫師說,神經外科醫師忙碌、壓力大但有高度成就感,加上不斷學習新知,確有利於抗老。(記者屠惠剛/攝影)
蔣永孝醫師說,神經外科醫師忙碌、壓力大但有高度成就感,加上不斷學習新知,確有利於抗老。(記者屠惠剛/攝影)

【聯合晚報/洪淑惠】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蔣永孝的養生方法,說簡單很簡單,說難也真難;就是「當個神經外科醫師」。乍聽之下,似乎難以效仿。不過他解釋說,神經外科醫師是忙碌但有成就感的工作,加上被迫不斷吸收新知,確有利於抗老。這樣的原則適用於各行各業。

曾名列雜誌票選百大名醫

蔣永孝也是台灣神經脊椎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專精於脊椎及神經重症醫療、腦中風、巴金森氏症、腦腫瘤與與脊髓脊椎疾病。他還曾名列坊間雜誌票選的百大名醫。

身為知名的神經外科醫師,但說起養生,自認「只有走路很快」;他有點不好意思地摸摸頭說,實在沒時間運動。他每天不是開刀就是看門診。稍有空檔,不是忙著教學,就是在國內外參加醫學會、開會。

吃下去的不要比需要的多

那有獨特的飲食原則嗎?勉強地說,就是他忙歸忙但盡量不應酬,飲食也盡可能保持均衡。保持「均衡」的方法更言簡意賅,就是「吃下去的不要比需要的多」。

話雖如此,他的健康一直都不錯。他說,他的養生方法簡單地講,就是「當個神經外科醫師」。年輕時他跟著老教授開刀,常常開刀到天亮才步出手術房,卻看到別科的醫師正在作早操、跑步健身。這時老教授就會回頭,安慰他們這些面露欣羨的年輕神外醫師說,只要當神經外科醫師,就不必這樣天天跑步運動,一樣能活得很健康。

老教授的話 30年才悟出

初時,蔣永孝不太能體會老教授話中的深意。但經30年行醫,他觀察到國內外神經外科醫師,少有肥胖的,反而多長壽又活躍,老而強健,能吃能動且耳聰目明。才知道老教授果然沒有騙人。

探究神經外科醫師的生活,每天面對的病人多半有攸關性命的重要疾病,不是中風、腦瘤,就是輕重不一的神經病變。蔣永孝相信,神外醫師長時間的開刀工作,不但未折損他們的精神體力,反因手術要求的絕對專注力,還有治好病人後的無價成就感,活化他們的耐力和身心健康。

此外,神經外科醫師工作非常要求吸收日新月異的醫學新知,是壓力但也是對腦部最好的刺激。蔣永孝說,曾有個實驗,把老鼠養在兩種不同的籠子裡。第一群老鼠的目光所及,除了籠子外,就是房子的天花板。第二群老鼠的籠子裡不但有可跑步的運動滾輪,還有可供老鼠東跑西竄的彎彎曲曲管子。研究發現生活環境比較多彩多姿的老鼠,不但比較聰明,而且健康狀況也較佳。

忙碌但有成就感 有助抗老

因此他相信,忙碌、壓力大但有高度成就感,加上不斷動腦學習新知,應是神外醫師比較不會老的原因。

他以自己為例,出國總是一下飛機就開醫學會,會議一結束旋即坐飛機回國,重新投入開刀、看診、教學的陀螺般生活。常有人笑他為何不趁著出國開會時順道旅遊開心一番,他都真心回答說,能在醫學會中聽到別人精湛的醫學研究,能遇到景仰的醫師,能與久未見面的朋友相會、交換心得,就很滿足了。

蔣永孝還分享長期從事腦部研究的心得說,人的一生、每天的生活,其實都被「腦」所控制。他從病人身上觀察到,個性或心情,不但會決定病情的嚴重度,甚至可以預測病人會惡化或康復出院。常保愉悅、樂觀正面的病人,有時只要一顆安慰劑就能痊癒。而憂鬱悲觀的病人,即使有名醫照料,仍常回天乏術。

所以他說,孩子長大了,他在邁入空巢期後,仍擁有一份能樂在其中的工作,那可是上帝的恩賜。想及此,再忙也很快樂呢。

【2010/04/25 聯合晚報】

養生 運動 脊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