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癌症已連續27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冠,而肺癌又在97年十大癌症死因居首,加上愈來愈多名人,如前法務部長陳定南、舞蹈家羅曼菲等人因肺癌過世,讓國人聽到肺癌就害怕。
■孫越、單國璽 模範病人
肺癌種類,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癌,小細胞肺癌較為惡性,癌細胞生長速度快,開刀機率低;非小細胞肺癌,包括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肺癌及大細胞肺癌,癌細胞生長速度較慢,國內肺癌患者以肺腺癌居多,約占5至6成。
不過,隨著癌症治療和藥物的進步,有些知名肺癌患者仍樂觀地接受治療,如董氏基金會志工孫越叔叔,以及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都是遵照醫囑接受肺癌治療的模範病人。
■一線化療 二線標靶接手
對付肺癌,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高尚志指出,醫界共識目前仍以化學治療,為第一線治療的黃金治療準則,當疾病惡化,第二線治療,就可由其他種類的化療,或是口服標靶療法接棒。
肺癌患者的化療,平均會進行3到4個療程,如果患者能忍受化療副作用,最好做足6個療程;而一個療程會做3周,輪流使用含鉑和非含鉑藥物。
■年齡較長 化療副作用大
高尚志強調,但有的患者年齡大,化療所產生的惡心、吃不下飯等副作用反應,比年輕患者來得嚴重,臨床醫師有時便會建議,先用標靶療法做為第一線治療,像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就使用標靶藥物為第一線治療。
目前國內核准的標靶療法藥物有兩種,包括Erlotinib與 Gefitinib。高尚志說,其特點是副作用少,服用2到3周就看得到效果,他曾看過肺癌患者因肺積水已住進加護病房,使用標靶藥物後,可以離開加護病房。
■亞洲女性 標靶效果顯著
兩種標靶藥物分別在其全球性臨床試驗中發現,可提高肺癌患者存活率,尤其如台、日、韓等亞洲患者中,肺腺癌、女性、非抽菸者療效明顯,如果有表皮生長因子基因(EGFR)突變者,效果更好。
高尚志說,這兩種標靶藥都有皮膚紅疹和甲溝炎的副作用,其中使用Erlotinib患者,皮膚紅疹較常見,但有這種反應的患者,藥物療效又特別好,臨床多建議患者用皮膚藥膏改善。
■藥理機轉
腦部轉移者 Erlotinib效果較好
高尚志指出,在藥理機轉上,Erlotinib與Gefitinib兩種肺癌標靶藥物類似,但化學結構式並不完全相同,Erlotinib的結構,較能與患者體內蛋白質緊密結合,且因為藥效強度較強,在人體中濃度也高3倍。
高尚志表示,Erlotinib對腦部轉移的患者效果較好,可能和藥效較強,較能進入腦部治療有關;鱗狀上皮細胞肺癌患者,也可用Erlotinib做為第三線治療;且對男性或抽菸族群,Erlotinib仍有效。
Erlotinib在台灣上市3到4年,Gefitinib上市較久,目前健保同意給付標靶藥物做為肺癌第二線治療。第二線定義是,病人接受第一線化療後,疾病又惡化或復發,就可使用標靶療法,否則病人必須自費。
要及早發現肺癌,高尚志建議,年過40歲者,每年最好做一次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檢查;年過40歲、又有肺癌家史者,最好每半年做低劑量電腦斷層、X光檢查,若有咳嗽兩周不好者,可能要加做支氣管鏡檢查。
【2009/12/06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