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者總給人夜貓族的印象,要談養生之道,難以「尬」上邊。頂著亞洲第一位入圍葛萊美獎專輯包裝設計師光環的蕭青陽,因愛上馬拉松,不僅改變了日夜顛倒的生活作息,馬拉松更成為他創意的養分。
膝蓋骨曾摔破 跑起來顛倒勇
年輕時愛玩,結果把右腳膝蓋骨摔破成七塊,術後還變成長短腳,「我還年輕,不想這樣過下半生。」蕭青陽於是開始到住家旁河堤跑步,從一公里、三公里,把跑步變成了習慣,而且「打斷手骨顛倒勇」,在好友的「推薦」下,跟著參加世界四大極地越野馬拉松賽,花了5天時間完成橫越撒哈拉沙漠,成功完賽。
「其實第一天就出現脫水。」但就為了「貪看沙漠」,蕭青陽硬是完賽,也讓同行的跑者見識到他驚人的毅力,於是回國後便慫恿他報名參加南投竹山馬拉松,「結果跑到快休克」,最終順利完賽時,當下便立誓「以後再也不跑了!」
跑在人群之後 看遍人生風景
幸好這念頭沒成真,因為馬拉松已成為他創意的養分,蕭青陽說,賽道就如同人生的風景,每場馬拉松他都跑在後面,慢慢跑,也慢慢地觀察,「雖然每位跑者身上只有號碼布,但在每張號碼布的背後都有著精采的人生故事。」
蕭青陽記得曾在馬場遇到一位年紀很大的阿公,兩人邊跑邊聊,才知道阿公已跑了兩百馬,讓他打從心底敬佩;還認識了馬場名人劉建華,蕭青陽說這位終身役軍官有次熱心地要幫他配速(馬拉松全程中,步速的搭配),以求順利完賽。結果一到終點,他瞬間昏倒,幸好大會志工立即發現,遞上顆糖補充,他才知道自己有低血糖的症狀,所以現在跑馬拉松,一定自備5顆黑糖和雞精。
邊跑邊找靈感 創意充滿正向
他說,以前為了創作,「往往利用夜深人靜,沒人打擾,埋頭做著做著,等到抬頭,天就亮了。」而因馬拉松比賽都在清晨5、6點開跑,所以為讓自己晚上早點睡,「選手之夜」就與跑友小酌一番,放鬆心情,自然入睡。如此一來,不只改變了生活作息,也因馬拉松,蕭青陽明顯感受腳變壯、更有力,心胸也更開闊,邊跑邊想出來的創意,更是有滿滿的正向能量。
雖說偏重精神養生,蕭青陽除了中午前不吃油膩的食物外,也要感謝老婆大人貼心時時為他燉補麻油雞、燒酒雞,「讓我好像天天在坐月子。」蕭青陽說自己的體質偏寒,中午前若吃了油膩的東西,就會狂拉肚子,「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就要好好對待它。」
▇ 蕭青陽小檔案
入行:31年(唱片業)
現職:美國葛萊美獎評審、全美獨立音樂獎評審、日本Unknown Asia評審。
養生一句話:積極運動引領開闊心靈。
【醫師叮嚀】
傷後適度鍛鍊 仍可馳騁運動場
一般人總認為,若曾傷及膝蓋、韌帶或骨骼,手術後便不適宜再運動,其實不然。許多歷經淬鍊的運動選手,何嘗不是受傷後,經由鍛鍊數度回到競賽舞台。
受傷後反而可利用運動,克服受傷後遺症,讓受傷部位恢復一定功能。以蕭青陽來說,可以肌力和步態訓練,鍛鍊動態平衡感,再視受傷部位、狀態進行復健,設計個人專屬運動處方箋,逐步訓練再升級,挑戰長途馬拉松非遙不可及。
隨著年齡增長,勤跑馬拉松並非難事,但前提得有運動「底子」。一般人常擔心跑步磨損關節、傷及軟骨,但其實軟骨是種活細胞,年輕時期勤運動,可刺激細胞強化,延續到年長繼續運動時,已有強壯的關節,變得耐磨又耐壓,自然不成問題。不過,並不建議毫無底子,年過50、60歲才突然嘗試跑馬,恐造成運動傷害,應循序漸進。
而馬拉松一跑耗費數小時,甚至如蕭青陽參加極地越野馬拉松賽,更耗時數日,脫水情形得格外注意。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建議,長時間運動下,水分、運動飲料等飲品,每小時得補充400到800毫升,以免激烈運動而脫水。尤其極地酷熱,排汗量增加,可補充至800毫升;只是一般路跑或許400毫升已足夠,端視運動環境與個人身體狀況而定。
不過,運動途中若感到口渴,便是個警訊,代表身體已開始脫水,應盡快補充適量水分。除了補水外,無論是健康或有低血糖症狀的跑者,一感到頭暈時,就應盡快補充高GI(升糖指數)食物,如糖果、餅乾或香蕉等。
美國知名運動營養師克拉克(Nancy Clark)建議,五大快速提升血糖食物,包含由新鮮水果烘乾,無加工添加的水果乾,攜帶方便的棉花糖、撒鹽的蝴蝶餅、蜂蜜茶和柳橙汁,若能在飲品中加點鹽更佳。
諮詢╱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建成、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助理教授張文心
整理/記者黃安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