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代頂老族 近7成滿意現在生活
近九成與家人同住 晚年平安
根據聯合報委託「台灣百歲人瑞老化之研究」,發現這群年齡在金字塔頂端的長者,雖然早年遭遇戰亂,可能曾經僥倖逃生,可能與家人生離死別,但目前近六成自認健康,近九成與家人同住,且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晚年平安。
「這群人瑞是最辛苦的一代,可能也是最幸福的一代。」研究主持人、台大社工系教授楊培珊表示,近代社會家庭結構改變,加上少子化,不婚、不生,雖然高齡人口增,人人都有機會變成人瑞,但未來是否子孫滿堂,實在是個大問號。
三成五可獨立活動自如
根據調查,七成受訪人瑞對錢財狀況與生活感到滿意,有三成五的人瑞生活功能尚佳,可以獨立活動自如,有八成八住在家裡,甚至兩成三的人瑞住在現居地五十年以上,其中六位人瑞仍住在出生時的房子裡。不過,也有兩成五人瑞在現居處所住不到十年,究其原因以入住安養院或養護機構為大宗。
大多數人瑞 都有嫁娶
楊培珊表示,從調查得知,大多數人瑞遵循「男當婚、女當嫁」的傳統觀念,走進婚姻,但八成六的人瑞已經喪偶,另有一成幸運的人瑞還有老伴,現在還與配偶同住,台灣唯一的人瑞夫妻黃奕培和黃王勝玉即是一例,兩人結縭逾七十載,兩人出門仍牽手過馬路。
也有人瑞從未嫁娶,比率僅有百分之一點三。也有人瑞自己獨自居住,如新北市一○五歲的湯仰之以及高雄市一○五歲的趙慕鶴,由社工與學生定期探視 。
調查也發現,國內人瑞子女近三成已達八、九十歲,但也有近一成人瑞的子女未滿六十歲。換言之,台灣有一些人瑞是老來得子。楊培珊解釋,這可能當年國共內戰,大批國軍及政府官員隨政府來台,等到生活穩定之後才成家立業,或有些榮民年紀漸長後才想找個伴,才會有部分人瑞父子的年齡差距四十歲以上。
下一代高齡者應早規畫
楊培珊強調,這一代人瑞雖經歷戰亂,早年各項經濟生活及衛生條件不如現在,他們活得辛苦,但也由於傳統家庭制度的支撐,讓他們晚年過著子孫奉養的日子;隨著少子化、頂客族及抱持不婚主義的年輕人愈來愈多,未來的超高齡長者一旦臥病在床,除非有積蓄,否則老後的照養問題將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
「面對老人比率愈來愈多的未來,台灣民眾一定要在進入老年之前預做準備,不然社會很快會崩盤。」楊培珊強調,政府的政策腳步總是慢好幾拍,建議民眾必須及早規畫自己的老年生活。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百病起於寒!中醫師提點,擺脫冷底體質的溫熱養生祕訣
多老算是老到無法擁有性愛?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
強化免疫力,維生素D怎麼補? 專家曝「3捷徑」每天都能做
找不到東西是認知功能出狀況?專家:視野變小了
運動開始得越早收穫就越大!醫:退化是有選擇的
退化和老化大不同!專家提醒:逆轉退化該這樣做
24節氣「雨水」潮濕,皮膚過敏者當心!多吃這些深綠色蔬菜養肝
牛轉乾坤功夫拳 打下扎實新年
癌症、慢性病和失智症哪項最能補救?專家的答案可能讓你意外
想健康長壽,減脂好還是增肌好?40萬人調查揭曉
要防肌少症,只吃蛋白質根本沒效!日研究證實:加上這3種營養素才能長肌肉
擁有面對「孤獨」的能力!中年就要開始準備二件事,讓年老也能很幸福
10年偏頭痛,靠運動不藥而癒!70歲的他透露:這樣才能越活越青春
最簡單的抗老祕訣!葉金川走遍世界, 靠「登山」玩出快樂第二人生
「大寒」各種病毒活躍 多吃這類食物抵禦風寒邪氣
保守祕密傷健康?與配偶關係好壞無害健康?解讀關於健康生活的研究
天冷食補2湯品 有助增強免疫力
祛寒保暖 中醫師推薦喝2茶飲、吹風機吹5穴
人的一生總心跳數是固定的,心跳越慢壽命就會越長?
熟齡健身房為老人家重訓 他們告別拐杖冒險追夢
「冬至」後氣溫直直落 做好保暖注意心血管疾病
中年後每10年「基礎代謝率」降低2%至5%! 醫:做好這3件事就能避免中年發福
日行一萬步、地中海飲食...原來「4大胸腔內科名醫」靠這4方法清肺毒、養好肺
「大雪」陰冷潮濕,疾病好發!通氣血舒緩關節腫痛
60歲看起來像40歲!吳明珠中醫師善用8養生法,快樂度過更年期
為什麼當你超過五十歲後 該將運動視為一項「工作」?
吃得健康、每週運動6天是「成功的老化」祕訣嗎?
粗茶淡飯、挑軟的吃、三餐不定才養生?!3大錯誤飲食習慣,讓你成為衰弱而失能的銀髮族!
入冬氣溫驟降 中醫師、營養師大推這項健康食材
豆漿煮粥 補充銀髮族蛋白質
猜你喜歡
多吃蛋對健康有無危害?心臟權威建議做一事便知
過年「這一味」發霉不要吃 中醫師分享保肝7要訣
吃香蕉有助減重? 營養師揭「最佳時機」及風險
女人要主動投資,不要想靠老公…理財教母林奇芬48歲漸進式退休:學會「4要」,老後才輕鬆
不要的牙刷清磁磚?省過頭小心越掃越髒!家事職人教11種「超省時妙招」一次清除髒污
減重雞胸肉吃到膩?專家:4類食物這樣吃健康又好瘦!
愛穿一身黑的人自傲、難以親近?心理學家透露他們的真實性格
鳳梨不僅是水果!譚敦慈教你鳳梨保存及入菜料理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鳳梨好處一籮筐 但別小看吃錯方式引起的健康風險
壽司、青醬皆入列!8種原料看似健康 含鹽量意外高的食物
「1瓶抵12瓶」理科太太賣維他命功能誇大? 食藥署要查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1天破千萬 教授曝維他命「暴利」故事
喝紅豆湯可以補血嗎?中醫師警告「3種人」別吃太多
驚見蛤蜊長「詭異白點」 內行人曝成因:不建議吃
全台吃鳳梨「再等等」!鳳梨王子:現在還沒盛產 等清明後再搶救
百病起於寒!中醫師提點,擺脫冷底體質的溫熱養生祕訣
剛出爐的麵包不能吃?營養師告訴你更重要的課題
茶葉渣2大妙用,入菜成超級調味料!專家:富含8大營養素,丟掉超可惜
愛健身、注重飲食的物理治療師 不到30卻罹關節炎 她省思:我忘了好好照顧自己
吃對食物能抗老!6色蔬果添活力,10大食物助逆齡
有豆字卻非真正豆類 澱粉、纖維、蛋白質,你吃的是哪一種?
全球飲食指南年度評比出爐:這種飲食法連4年穩坐第一
我這樣拉筋的感覺是對的嗎?物理治療師教你正確的暖身伸展
手腳冰冷喝熱可可祛寒?小心更冷!營養師:喝對成分很關鍵
驚蟄後漸暖,細菌與病毒蠢動!春養肝多吃青色蔬菜,這些上火食物先避
多老算是老到無法擁有性愛?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
基隆常見火鍋界馬卡龍「蛋腸」,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
吃燕麥減肥,一天該吃多少?專家告訴你過量下場
走過自殘、重度憂鬱 甜美版大S:只要願意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上坡好喘?調整身體姿勢、學會呼吸技巧,爬山、健行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