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一年四季都愛吃火鍋,蛤蜊正是最適合煮火鍋的食材之一,不過有網友日前煮完蛤蜊後,發現蛤蜊的肉上出現一點一點的詭異白點。有人笑稱「這蛤蜊身體不好,長期膽結石要看醫生」。而專業網友則解釋,「白色顆粒是由碳酸鈣形成,蛤蜊生長時遇到異物進入殼中,就會分泌碳酸鈣包覆異物,有此現象不建議食用」。
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系知識家」發文詢問「蛤蜊肉上的白色點點是什麼?」她貼出一張照片,只見兩顆蛤蜊肉上都有一點一點的詭異白點,奇怪的模樣也讓她不敢食用。
對於蛤蜊特殊的模樣,許多網友開玩笑回應,留言「排不出來的膽結石吧」、「我記得好像是結石的一種」,還有人猜測「是卵嗎?」、「是珍珠?」,網友直呼「看到我都不敢吃了」、「就算能吃我也不敢吃了」。
有專業網友解答,「這個白色顆粒是碳酸鈣形成的,並非所謂的珍珠或其他生物體,因蛤蜊養成大約要10到15個月左右,且蛤蜊沒有所謂的珍珠層,不可能會有珍珠之類的,蛤蜊裡面生成的白色硬物,有可能是小石頭或沙粒跑進去,卻又沒辦法將它強制排除,因此分泌碳酸鈣把它包覆起來,形成像這樣白白的泡泡顆粒,若蛤蜊有此現象依然可食用,但不建議」。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