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專題報導】
有人因乳糖不耐症,改喝豆漿或米漿,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豆漿中的鈣和鉀含量遠不足牛奶,米漿中的鈣和鉀含量更少,且牛奶等奶製品的胺基酸較完整,利用率也比較好,她建議:「除非每次喝牛奶都要跑廁所,或更年期婦女需補充較多的大豆異黃酮,才建議改喝豆漿」。
國泰醫院營養師張斯蘭表示,東方人及黑人較易出現乳糖不耐症,這是由於體內缺乏可分解乳糖的酵素,以致吃了含有乳糖的牛乳或乳製品後,發生腹部絞痛、腹瀉、脹氣等症狀,建議可先少量食用乳製品,逐漸提高對乳糖的耐受性,或食用經由發酵且含有活菌之優酪乳(發酵乳),降低腹瀉頻率。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民眾常將乳糖不耐和對牛奶過敏兩者混淆。張斯蘭說,對牛奶過敏的人,喝牛奶以後雖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但主要是對牛奶中的蛋白過敏,這類患者往往併有其他過敏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一旦確定對牛奶過敏,最好避免接觸任何奶製品,至於小嬰兒,最好餵食母奶。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