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曾宛琳、曾桂香/特稿】
一個香港部落客,吃出台灣人舌頭一直被蒙蔽的人工香精。讓人不得不深思,是不是台灣人早已習慣人工甘味或添加物的食品?
這幾年台灣路最受歡迎的社會運動,應該是全民大啖美食,只要有新餐廳或新店開張,或者是隱藏美食,台灣人必定可以不分藍綠政治立場,集體瘋狂於新口味或美食。但台灣人愛吃,吃進肚子的到底是什麼?這次的胖達人事件讓很多人很震撼,即使是店家宣傳取材天然的好吃麵包,其實也不完全是貨真價實的美味。
相信很多台灣人都有經驗,每次家裡附近的麵包店一出爐烤好的麵包,撲鼻而來的香氣,都吸引著消費者,著迷於這股香噴噴的氣味,不惜花上個把鐘頭排隊搶購。我們排隊買回家吃進肚的,到底是些什麼食物?這些真的是美食嗎?
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營養師陳怡靜說,她自己做了實驗,拿了一盒人工奶油跟天然奶油在室溫下放一個月,人工奶油完好除初散發香氣,天然奶油卻已經開始長黴菌。而人類都說自己是高等動物,居然低等的黴菌都知道應該要吃「天然奶油」,但人類卻往愛往色香味俱全的人工添加劑那盒「人工奶油」靠攏。
專家建議,民眾應該要吃「食物」,而不是加工過「產品」,舉例而言應該要吃地瓜,而不是吃地瓜酥;吃鳳梨,而不是吃鳳梨酥。
不過,我們台灣人經此事件也不要太喪氣,正如英國牛津大學化學博士陳耀寬所說,舌尖上的味蕾會鈍化,但是也可以重新培養,加工食物本來就要少吃,應該要吃「天然原始食物」。雖然很少人能拒絕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誘惑,但是這些甜蜜的誘惑吃到身體裡面,卻有可能引發連鎖的過敏反應,進而造成肝腎負擔,這是非常得不償失的事情。台灣人,現在重新培養原始味覺,或許是個好的開始。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