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能吃,看你怎麼吃!營養管理師教聰明3吃法健康瘦
“抑制血糖的飆升、急降十分重要,比起醣類本身,「飯後血糖值」才是肥胖或威脅健康的大敵。”
聰明吃法的規則❶:碳水化合物與油一起攝取
醣類跟油一起攝取時,飯後血糖值的上升速度,會比只攝取醣類緩慢。
下面這張圖表顯示,只吃白飯與將白飯用橄欖油炒過再吃時的血糖變化。
有些人或許會說,攝取油脂的話,卡路里會增加。但是加了油之後,比較有飽足感,下一頓飯就不會暴飲暴食,也會減少零食,就結果來看,比較不容易變胖。
聰明吃法的規則❷:碳水化合物加膳食纖維一起吃
接下來要加進碳水化合物的,是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和油一樣,加在碳水化合物中可減緩飯後血糖值的上升。
舉例來說,你有沒有吃過便利商店的便當充當午餐呢?
幕之內便當的組成大致都是一半飯一半配菜,但是一般便利商店的便當,恐怕很難說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吧。
因此,可以再追加補充奇異果之類的水果。水果中含有的果糖是低GI,血糖上升低,而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
此外,菇類的膳食纖維也很豐富,可延緩醣類的吸收消化。尤其是舞菇,含有提高胰島素效能、控制血糖的成分,是我最推薦的加法食材之一。
聰明吃法的規則❸:先從配菜開始吃,吃到一半以後再吃飯
聰明吃法一定要牢記的重點是「碳水化合物後食」。
平常用餐時,你的進食順序是什麼?先吃一口菜,接著吃飯,再喝一口湯,再吃菜……交互輪流著吃,是嗎?米飯與配菜交互輪流的吃法,叫做「均等食法.三角食法」。
另一種「碳水化合物後食」的吃法,則是先吃配菜,米飯稍後再吃。這麼做,胃的出口會被含油脂的配菜阻礙,讓碳水化合物進入身體的時間加長,延緩血糖值的上升。但為了維持餐食的可口,可以先吃三分之二左右的配菜,再開始吃米飯,這時配菜還有剩,不會落得只能扒飯的地步。
建議使用桌上定時器做為衡量的標準,如果我們把用餐時間定為二○分鐘,則進食十五分鐘後再開始吃米飯,這樣就很好掌握了。
作者:足立香代子
譯者:陳嫺若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8/12/15
關於作者/足立香代子(Kayoko Adachi)
一般社團法人臨床營養實踐協會理事長,東京高輪醫院榮譽營養管理室長。中京短期大學家政科食物營養學系畢業後,任職於醫療法人醫院、東京高輪醫院,在臨床上從「營養」面照護患者,為生活習慣病患做營養診斷,給予營養攝取建議與指導,多年來獲得極高的評價。每年主講上百場講座,提供醫師營養方面的指導,同時積極培育營養管理師。主要獲獎有:1994年、2001年日本營養改善學會賞,2003年厚生勞働大臣賞,2008年日本營養士會功勞賞、日本臨床營養學會教育賞等,著述頗豐。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朱慧芳/菜園裡的黑金老菜脯
中醫大病患餐點鳳梨入菜 助消化抗癌預防心血管疾病
牛肉美味關鍵在油花?脂肪的作用和你想像不一樣
海口人的霸氣!烏魚子「一人一整條」 醫提醒:烏魚子膽固醇高,高血脂者要當心
吃麵比吃飯更容易胖?乾麵、湯麵哪個好? 營養師公布「正確答案」
全球飲食指南年度評比出爐:這種飲食法連4年穩坐第一
醫師教你吃養生零食:解饞、健康一起兼顧!
減重雞胸肉吃到膩?專家:4類食物這樣吃健康又好瘦!
手腳冰冷喝熱可可祛寒?小心更冷!營養師:喝對成分很關鍵
如果可透過細胞再生技術培養人造肉 我們為什麼不培養並吃自己的細胞?
阿嬤聽信綠皮香蕉燉雞腳治骨痛 血脂反飆高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吃香蕉有助減重? 營養師揭「最佳時機」及風險
有豆字卻非真正豆類 澱粉、纖維、蛋白質,你吃的是哪一種?
鳳梨好處一籮筐 但別小看吃錯方式引起的健康風險
喝紅豆湯可以補血嗎?中醫師警告「3種人」別吃太多
全台吃鳳梨「再等等」!鳳梨王子:現在還沒盛產 等清明後再搶救
壽司、青醬皆入列!8種原料看似健康 含鹽量意外高的食物
驚見蛤蜊長「詭異白點」 內行人曝成因:不建議吃
剛出爐的麵包不能吃?營養師告訴你更重要的課題
多吃蛋對健康有無危害?心臟權威建議做一事便知
基隆常見火鍋界馬卡龍「蛋腸」,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
醫病天地/吃蛋白質增肌 營養師:重點在增加比例
日研究喝綠茶降腦中風、心梗死亡風險 記得選擇無糖!
吃對食物能抗老!6色蔬果添活力,10大食物助逆齡
吃元宵、湯圓應景,卻難消化又高熱量!營養師傳授健康吃湯圓3技巧
空汙紅色警示 中醫師:吃這3類食物抗身體發炎
元宵節美食 營養師:4、5顆湯圓等於1碗白米飯
我們能靠生食活下來嗎?一項關鍵演化證據曝真相
愛吃半熟蛋、微帶血的肉? 小心沙門氏菌!「1動作」阻斷感染途徑
猜你喜歡
吃麵比吃飯更容易胖?乾麵、湯麵哪個好? 營養師公布「正確答案」
多吃蛋對健康有無危害?心臟權威建議做一事便知
吃香蕉有助減重? 營養師揭「最佳時機」及風險
過年「這一味」發霉不要吃 中醫師分享保肝7要訣
女人要主動投資,不要想靠老公…理財教母林奇芬48歲漸進式退休:學會「4要」,老後才輕鬆
減重雞胸肉吃到膩?專家:4類食物這樣吃健康又好瘦!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鳳梨好處一籮筐 但別小看吃錯方式引起的健康風險
「1瓶抵12瓶」理科太太賣維他命功能誇大? 食藥署要查
喝紅豆湯可以補血嗎?中醫師警告「3種人」別吃太多
擺著就能變乾淨?日本家事達人傳授「放置清潔法」 輕鬆搞定廚房3大髒汙難題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1天破千萬 教授曝維他命「暴利」故事
海口人的霸氣!烏魚子「一人一整條」 醫提醒:烏魚子膽固醇高,高血脂者要當心
百病起於寒!中醫師提點,擺脫冷底體質的溫熱養生祕訣
全球飲食指南年度評比出爐:這種飲食法連4年穩坐第一
壽司、青醬皆入列!8種原料看似健康 含鹽量意外高的食物
有豆字卻非真正豆類 澱粉、纖維、蛋白質,你吃的是哪一種?
鳳梨不僅是水果!譚敦慈教你鳳梨保存及入菜料理
愛健身、注重飲食的物理治療師 不到30卻罹關節炎 她省思:我忘了好好照顧自己
我這樣拉筋的感覺是對的嗎?物理治療師教你正確的暖身伸展
驚見蛤蜊長「詭異白點」 內行人曝成因:不建議吃
愛穿一身黑的人自傲、難以親近?心理學家透露他們的真實性格
明明麵包用炸的 台式「營養三明治」真的營養嗎?
驚蟄後漸暖,細菌與病毒蠢動!春養肝多吃青色蔬菜,這些上火食物先避
手腳冰冷喝熱可可祛寒?小心更冷!營養師:喝對成分很關鍵
醫師教你吃養生零食:解饞、健康一起兼顧!
走過自殘、重度憂鬱 甜美版大S:只要願意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全台吃鳳梨「再等等」!鳳梨王子:現在還沒盛產 等清明後再搶救
鳳梨解毒、助睡眠,還能護肝?營養師揭日常養肝要點
多老算是老到無法擁有性愛?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
牛肉美味關鍵在油花?脂肪的作用和你想像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