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洪宜紃/北市大安】
之前在企業工作,責任重、壓力大,相信忙碌的一天從營養豐富的早餐開始,每天必點現做土司蛋奶茶、下午咖啡點心補充體力、晚上應酬聚會聊是非。日久口味漸重而不自覺,結婚生子也未曾改變,是堅定不移的「老外」一族。
某天休假,在幼稚園看到文章分享,談幼童嗜甜現象。每天喝含糖飲料,無形中培養孩子依賴甜食,也埋下日後幼童糖尿病、肥胖、蛀牙、注意力不集中等風險。看完後怵目驚心,才發現自己一箱箱搬回家的含糖飲料,可能殘害孩子健康。
從此,家裡展開「調淡口味」的浩瀚工程。先找出熱水瓶,開始煮開,接著和孩子約定,每天喝奶茶不超過一包,其他時候喝白開水,並逐月調降頻率。最困難的是,啟用了巨大的「家飾品」,那就是廚房,周末開始,在家開伙學做菜。
許多年過去了,孩子口味漸淡,頗能欣賞食物原味。早上喝自製豆漿、自備隨手杯喝白開水,孩子特愛燙青菜拌小魚乾、明太子或魚酥,清爽不油膩,下廚還很輕鬆。青春期的女兒沒有青春痘困擾,自己也不曾擔心三高、肥胖等問題。
沒有養生祕方,沒有名醫調養,我相信,白水淡食,健康伊始!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