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來包『大風草』吧!」聽到「大風草」,客家人覺得親切,閩南人倒覺得陌生,原來這是客家婦女坐月子時必用的藥草浴,屏東縣客家事務局近年輔導客家社區製作大風草藥浴包,不但讓客家人重溫舊夢,也成了客家特色產業之一。
「大風草」的學名為「艾耐香」,植株可高達兩公尺,屬於灌木。新埤鄉愛鄉發展協會總幹事鍾展雄說,以前在海拔500公尺以下的地方,只要陽光充足的野地,隨處都可看到大風草,但近20年來,由於農地改變使用,大風草就少見了。
鍾展雄說,過去客家產婦坐月子時,一定會以大風草煮過的滾開水洗澡,連續洗30至40天;孕婦通常在懷孕的時候,就開始到野外採擷,準備坐月子時使用,據說以大風草洗澡可以去風避寒,對產婦最好不過。
近年新埤鄉建功社區在縣府的輔導下,開發出大風草沐浴包,社區民眾把種在屋前屋後的大風草,製作成一包包的沐浴包,每包售價60 元,不只為客家社區開發新的產業,更讓很多人找回古早的客家回憶。鍾展雄說,「只要拿出大風草,客家媽媽的話題就來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