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國內素食人口多達數百萬人,衛生署首度推出「素食飲食指標」。專家提醒,素食料理易多油、調味過重,反成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危險因子。
另外,素食者常擔心維生素B12、葉酸或鐵質攝取不足。不過,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楊淑惠說,過去調查發現,國內素食者體內維生素、礦物質含量,與一般葷食者差異不大。
以新版國民飲食指標為基礎,「素食飲食指標」建議,透過粗食、當季新鮮食材攝取足夠維生素、礦物質,且因全穀類、豆類蛋白質組成不同,兩者一起吃可「互補」。
楊淑惠提醒,吃深色蔬菜及菇藻紫菜類,可取得足夠維生素B12。由於素食者無法從肉類攝取鐵質,應該在餐前或餐後半小時內吃水果,透過維生素C增加鐵質吸收率。
楊淑惠提醒,為了增加素食食物口感,烹調時易「下重手」,多放一些油、鹽或糖,增加罹患三高風險。她建議,以蒸、煮方式代替油炸,減少調味濃重及精緻加工食品,尤其是素食加工食品,常以大豆分離蛋白、麵筋、蒟蒻或香菇梗等,加工製成「仿肉」,恐因此吃進更多食品添加物。
💪更多健康推薦
‧50歲主婦「捨棄電鍋和熱水壺」一器具包辦煮飯燒水:清潔超輕鬆
‧為什麼廁所總有味道?臭味不散5來源 這樣清潔有效排除異味
‧醫實測「三餐吃魚」血脂出現驚人變化!嫌麻煩可買一物便宜又方便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