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孩童出現發熱現象,常讓父母緊張不已。中醫師陳旺全表示,可用中藥梔子粉與蛋清混合後外敷,治療小兒夏季熱及因腮腺炎、風疹病或流感等引起的高熱。
中醫師陳旺全指出,梔子粉調蛋清敷抹在幼童腳底的湧泉穴上,可以緩久夏季熱。醫學上夏季熱是指幼兒由於體溫調節機制不成熟,導致在夏天出現體溫偏高的現象,但非感染,所以低熱較常見;但如果是腮腺炎、流感,腸病毒等便可能引發高熱。
同時,若出現喉嚨發炎腫痛及發熱,也可能是伴隨扁桃腺發炎。在酷暑或已有感冒的情形,急性扁桃腺炎就容易發生,患者先是發冷、發燒,隨之而來是喉嚨痛,甚至吞嚥困難,可開予中藥介入治療。
扁桃腺發炎時,外部常見白色滲出物覆蓋,多數病原是原本存在於口腔或扁桃腺的A族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雙球菌侵入扁桃腺引起;大多數由鏈球菌引起,少部份由病毒引起,或有部份是因慢性鼻炎、鼻竇炎、分泌液流入喉部,又或呼吸系統受外界空氣不能適應的化學氣體粉塵所刺激而致,也會引起急性上呼吸道的感染。
患者體溫大多在38到40度之間。如沒有合併症,一般在7到12天內痊癒。
此外,梔子相關方劑也能改善緊張、焦慮。梔子豉湯加上龍膽草、生地黃也有助清熱、養心神;氣血不足,則可用梔子甘草豉湯加人參、茯苓、白朮;有虛火時則可採梔子豉湯加生地黃、何首烏,丹皮。
梔子柏皮湯加味常用於治療肝炎。中醫師陳旺全指出,臨床上梔子柏皮湯加茵陳、鬱金,可顯著改善傳染性肝炎。
陳旺全醫師表示,疑似肝炎患者只要出現食慾不振、精神疲乏,胸肋不暢、頭暈,四肢無力,即使未出現黃疸也能使用該方作為預防之用,梔子以生用為主。
當肝病患者病情需要以清熱為主時,中醫同時常選用茵陳蒿湯,該方也常用改善猛爆型肝炎,藥材組成有茵陳、山梔子、大黃。不過臨床應用上必須適度針對個別患者狀況調整,同時注意體質虛實,避免造成不適。
如果是重症肝炎,醫師指出,可用梔子柏皮湯加上茵陳蒿湯,酌加黃連、黃芩,明顯抑制黃疸上升。相關方劑可以清解諸熱。
然而針對易怒、胸肋感到腫脹刺痛,脈診、舌診偏向氣滯血瘀者,中醫多用小柴胡湯為主方,常用藥材有柴胡、黃芩、鬱金、白朮、大黃、赤芍、白芍等。相關藥材的功效包含散腫化瘀,瀉熱等。但如果肝病變引發腸胃問題較顯著者,通常處方以改善腸胃消化機能的用藥為主,再視情況搭配部份清熱解毒藥材。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