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花了一些時間,學習專業美編和電腦繪圖軟體,儘管在課堂上受盡老師的冷嘲熱諷,我還是鐵了心,厚著臉皮要把這幾套軟體變成自己的隨手工具。因為,我想把自己經常做的美味,以及累積的點滴經驗,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甚至把它們編製成私房電子書。
翻閱並料理出「就是和別家不一樣」的家常菜時,將會是與媽媽的永恆對話。
好巧不巧,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專題新聞畫面上,看到一個南亞民族和英國的混血家庭,英籍媽媽送給家中男孩的成年禮,正是厚厚一本家傳食譜。大孩子對媽媽親手記錄、融合了東西方料理精華的手製書愛不釋手,也讓即將會獲得下一本食譜的弟弟羨慕不已。這兩本食譜,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傑作,未來無論到地球哪個角落,孩子們都可以復刻媽媽的味道。翻閱並料理出「就是和別家不一樣」的家常菜時,將會是與媽媽的永恆對話,而這樣的親密關係,是照片、影像難以取代的。
其實,用手繪、手寫、剪貼,或是拍照、錄影的方式,都可以記錄專屬於自己的食譜,只是我的野心比較大一些,想像著做出食譜之後,還可以繼續製作廚房使用手冊、衣櫃書櫃歸類說明、家庭常用工具使用手冊等等。巡禮室內外空間,把值得留下來的物件做個編寫紀錄,趁著深度的翻理,記下家中咪亞(台語)的身世背景,當初什麼因緣使然將它們帶回家中,以及如何使用、何時適合使用、損壞時如何修復、甚至標註下誰更適合擁有它,以便將來可以當禮物外送。就如那本斷捨離暢銷書所說,不能讓我怦然心動,或者會在心裡發出「這是什麼?」疑問的東西,都可以列入待處理的打包箱中。
當中的儀式感為我帶來許多良好感受,讓我更享受在廚房裡的獨處時光。
記錄物件需要三思並且後行,難度稍高。相較之下,對於幾乎每天下廚的我來說,編寫食譜要簡單多了,所以,就從繪製自己的食譜書開始吧。只要不趕時間,跟著日常料理記下值得分享的食譜,會很自然的依著時序呈現春夏秋冬不同的變化。而且會在新鮮與美味之外,更加注意整體的美感,當中的儀式感為我帶來許多良好感受,讓我更享受在廚房裡的獨處時光。
坦白講,能讓自己怦然心動,好吃到想要多做幾回的菜色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畢竟長期以來,已習慣了清淡簡單、原形原味、菜多肉少的飲食內容,繁複花稍的菜色屈指可數,擺得上檯面的功夫菜、宴客菜就那乏善可陳的幾道。相機裡留存最多的畫面,反而是把盛產的食材加工做成醃製物、鹹甜沾醬、中西式點心、或是可以跨季使用的冷凍品。利用這些初級加工品再製成中西式點心,變化出的趣味反而比較多。例如曾經在元氣介紹過的桔醬,後來又被我做成桔醬茶、桔醬蜂蜜氣泡飲、桔醬餅乾、和桔醬巧克力等。
跟單純的手繪手寫比起來,使用電腦軟體的變化更有趣,事後還可以隨時修改,所有記錄都數位化,不佔空間。但我依然很享受執筆畫圖,筆觸在紙上產生顏色和摩擦的真實質感,或者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嘗試都令我著迷,且樂在其中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