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身材脂肪肝 中醫逆轉有妙方
天氣漸熱,穿上清涼的衣服時,是否會驚覺肚子多了一圈救生圈,或是那逐漸增大的鮪魚肚,皮帶的孔洞又得要再往前多穿孔才能繫了;你若是有這些現象,可得要小心可能已經有脂肪肝,除了飲食與運動之外,中醫用藥以及針灸也能讓你加速得到改善。
忙於工作+少運動+吃喝不忌口易好發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陳建宏表示,門診中因為脂肪肝來就醫的病人很普遍,有很多中年人因為忙於工作,又少運動,再加上吃喝不忌口,出現中廣身材,往往就會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必須飲食節制+運動習慣+充足睡眠
因為脂肪肝多是身體過多熱量堆積在肝臟導致,因此,陳建宏醫師指出,在治療上就是飲食一定要有所節制,其次則是已經堆積在肝臟的脂肪要代謝掉,就是要有運動習慣,而且要多休息,睡眠要夠,如果睡眠不夠,也容易引起肝臟發炎,況且睡眠不夠也會使得新陳代謝變慢,因此一定要有足夠的睡眠。
丹參、鬱金與山楂增加新陳代謝與消血脂
此外,脂肪肝則是可以服用中藥來改善;陳建宏醫師進一步指出,基本上治療脂肪肝的用藥仍以脾胃方面著手,服用一些增加新陳代謝,以及健脾利氣的藥物與活血消脂藥,例如丹參、鬱金與山楂等中藥,可以增加新陳代謝與消血脂。
針灸足三里、豐隆穴
至於針灸穴位則是增加腸胃道功能與代謝的部份,也可以改善脂肪肝;陳建宏醫師說,攝取熱量太多,無論是澱粉或是脂肪,會轉換為肝醣,堆積在肝臟,就會導致脂肪肝,所以可針灸胃經的大穴足三里(膝蓋骨外側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豐隆穴(外踝尖上8寸)。
按摩氣海穴、關元穴、中脘穴
陳建宏醫師建議,體型肥胖而且脂肪堆積多在肚子時,平常也可在腹部穴位按壓與按摩,可按氣海穴(肚臍下方兩指處)、關元穴(肚臍下方三指處)可改善肝腎功能不足,還有中脘穴(上腹部臍中上4寸)可調整腸胃道功能代謝,改善新陳代謝。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清明節前後最容易犯春睏 中醫建議多吃2食材解疲勞
抗氧化、降脂又保肝 中醫教你不知道的陳皮吃法
不只用在燒菜做飯!中醫教你生薑的防病藥茶方
武則天養顏抗老第一方 中醫教你用西紅花降血脂
腰痠背痛怎麼辦? 中醫師:5穴位助舒緩
子宮寒不寒?中醫師破迷思:子宮不會冷!也不是該吃、忌吃什麼能解決問題
從眉毛竟可看出有沒有「免疫性疾病」!中醫師從7種眉型判斷你的身體健康
更年期熱潮紅、高血壓等慢性病 中醫師推這針灸可改善
咳嗽咳不停?中醫師教你四大止咳穴道
「一周吃才一次大餐」會害減肥破功嗎?中醫師:4321原則,健康飲食健康瘦
紅棗、黑棗功效差在哪?中醫詳解:吃多恐反效果
10大癌症死亡率肝癌居第2位 中醫救肝苦人鼓勵別放棄
人體排毒最旺盛時節 中醫教你春天養肝這樣吃
媽媽快速回到產前曼妙身材?中醫師針灸瘦身法大公開
醫病天地/手腳冰冷虛寒 溫熱養生提陽氣
過年「這一味」發霉不要吃 中醫師分享保肝7要訣
中醫治療氣喘/春夏調理氣喘 減少秋冬急性發作
年後體重直直升很難瘦 中醫茶飲搭穴位按摩減重又消脂
中藥藥效比西藥慢?只能養身不能治病?中醫師說分明
醫病天地/甲狀腺異常 針灸有助改善
冬天手腳冰冷陽氣不足! 土肉桂葉配魚腥草泡茶驅寒氣
冷到頭痛 中醫師建議:吹風機吹後頸可驅寒
愈晚愈冷低溫下探10度 中醫師推薦「驅散風寒」妙方
手腳冰冷屬陽虛 中醫調理改善
有體味自己卻聞不到,這是老人味嗎?女中醫教你從體內除臭
刷牙、漱口水無助改善?2原因讓口臭一張口就有感
十二時辰的各器官排毒時間 中醫師教你如何排毒養生!
4習慣最易引起胃食道逆流 中醫教你避免病從口入
長「肝斑」是肝不好嗎?女中醫教你怎麼好好調養
春節按「時」保養 健康事半功倍
猜你喜歡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抗氧化、降脂又保肝 中醫教你不知道的陳皮吃法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清明節前後最容易犯春睏 中醫建議多吃2食材解疲勞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太魯閣號事故災難 醫師:勿傳遞傷亡者片斷故事博關注
40歲男為帕金森氏症所苦 深部腦刺激術助恢復生活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 復健科醫提醒3情況盡速就醫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4種毛病腳痛 加鞋墊有助好走
肥胖對血管危害多大?醫:大小動脈都可能出狀況
婦人腰痠背痛到不行才揪出骨鬆病因 花5年救回骨質
很少覺得肚子痛表示很健康?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