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的郭小弟,平常流鼻水、睡覺時鼻塞,呼吸有鼻音、眼鼻癢、咽中有痰,吸到冷空氣或髒空氣時會咳喘。西醫診斷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先天性過敏體質。
中醫診斷脈象顯示肺氣不宣,氣與浮火閉於內,兼挾風寒未解;內有營衛不合,腎精虧虛,腎不納氣。
中醫調理原則,急性發作期以開宣肺氣和降逆平喘為主,平常保養則採通暢鼻竅、補肺益氣…等以鞏固療效。
郭小弟以小青龍湯、定喘湯、知柏地黃丸加減治療。治療兩周後,鼻塞減輕,鼻水、咽中痰少很多,鼻音消失,吹冷氣也比較不會咳嗽,患者自覺運動較不吃力。
過敏性疾患容易眼鼻發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咳嗽甚至引發氣喘。肺氣虛弱、胃火亢盛、腎陰不足都容易引發過敏體質,肺氣虛弱的孩童,對風寒的抵抗力較低,秋冬是流行性感冒盛行季節,過敏兒一旦感冒,病情可能較嚴重,復原也較慢,如果是氣喘兒恐引發急性氣喘發作。
很多家長搞不清楚孩童鼻塞、流鼻水、咳嗽究竟是感冒還是過敏性鼻炎,也擔心過敏兒是不是就一定會成為氣喘兒?通常感冒和過敏性鼻炎最大的差異是喉嚨有無痛感。過敏性鼻炎鮮少有喉嚨痛症狀。過敏兒不一定會變成氣喘兒,但是氣喘兒幾乎都是過敏兒。
過敏兒和氣喘兒除了持續規律治療,平常睡眠要充足,手足末梢要注意溫暖。忌口冰品冷飲,烤、炸、辣等燥熱食物也要避免。平時可用紫蘇、防風、西洋參敖煮飲用,可增益肺氣,降低發作的機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