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失智與健忘不同!走不穩且講話顛三倒四症狀要當心,提早發現1症狀是治療黃金期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運動天地

醫生:運動 應視體能負荷程度調整

內政部長李鴻源曾經歷大大小小的運動傷害,復健科醫師表示,運動前的暖身不可少,簡單的散步、或是伸展操、拉筋動作,都可以達到熱身效果。
報系資料照
內政部長李鴻源曾經歷大大小小的運動傷害,復健科醫師表示,運動前的暖身不可少,簡單的散步、或是伸展操、拉筋動作,都可以達到熱身效果。 報系資料照

【聯合晚報╱黃玉芳】

喜愛運動,內政部長李鴻源曾經歷大大小小的運動傷害,復健科醫師表示,要盡量避免運動傷害的「副作用」,應視體能負荷程度,調整運動項目,萬一造成傷害,不要覺得「差不多痊癒了」,就又開始運動,最好能經過肌肉的強化等訓練,避免再次發作。

北醫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賴建宏表示,運動傷害非常常見,包括膝蓋扭傷、背部拉傷、以及脖子、肩膀、手肘、手腕等,不管是關節、肌肉,全身每個位置幾乎都可能發生。

要享受運動的好處,避免受傷,賴建宏說,首先運動時不勉強自己做到體能無法負荷的程度。他舉例,老人家可能僅是散散步,就跟年輕人跑步一樣開始流汗、氣喘吁吁,因此要斟酌運動量以及肢體伸展的極限,不必「見賢思齊」,硬要跟別人一樣。

最近有些健檢中心開始推行「心肺功能測試」,從運動後的血壓、血氧濃度等,找出受試者適合的運動量,「有點累又不會太累」,也有運動效果。

賴建宏也說,可視自己的健康狀況調整,例如若膝蓋痛、膝關節不好,就以游泳、散步等取代爬山。另外運動前的暖身不可少,簡單的散步、或是伸展操、拉筋動作,都可以達到熱身效果。

不少運動球星在受傷後都要適度的鍛鍊,賴建宏說,萬一產生較嚴重的運動傷害,除了急性期的治療,最怕轉為慢性傷害,不少人往往都是因為怕吃藥、嫌復健麻煩,自覺好得差不多又重新上場,但最好能適度地強化、訓練,免得日後舊傷容易復發。

※延伸閱讀》


‧李鴻源16年前打籃球 手肘碎成21塊

運動 復健 關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