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研究顯示,運動可提高學習效率、消除壓力與焦慮,還可使身體健康及預防疾病。學者建議,朋友相聚,請吃飯,不如請人流汗,相約運動,對健康更有益。
台灣健康運動聯盟舉辦「2011年運動與3Q國際研討會」,暢銷書「運動改造大腦」的作者,美國哈佛大學精神科醫師Dr.John Ratey在會中表示,運動猶如大腦的肥料,可加強神經連結,穩定情緒、增加學習力。
超過四分之三的台灣人不運動,特別是25至50歲的社會中堅份子,七人中只有一人運動,運動盛行率不到美國的四分之一。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溫啟邦以「提升台灣經濟力,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為題演講,他說,台灣人聚在一起就是吃飯,為了健康,不妨相約一起去運動,鼓勵國人每天至少運動15分鐘,累積健康帳戶。
陽明大學運動健康科學中心主任陳俊忠說,調查發現,學生其實很愛體育課,應鼓勵他們多學習運動技能,從小培養運動習慣,長大後受用無窮。
他建議,孩子至少應學會體操及水中運動,陸上運動無往不利,水中活動也要有興趣參與。
💪更多健康推薦
‧擁6千萬模範夫妻退休搬進高級大樓 親戚上門揭穿假象:錢不代表一切
‧健康退休師夫妻65歲就入住養老院 不擔心9萬高月費直呼「太幸福」
‧吃藍莓防失智!藍莓一買回家就洗易發霉 專家教正確處理延長保鮮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