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曾增勳/桃園報導】
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衛沛文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客座研究員溫啟邦,兩人研究「每天運動15分鐘可以延長壽命」,獲國際期刊重視,衛沛文說,當初是對身體活動感興趣,發現國人的活動量不足,希望透過研究鼓勵國人多運動。
衛沛文與溫啟邦分析美兆健康管理機構12年健檢資料,發現每周運動92分鐘的人,比起不運動的人,平均壽命延長3 年,總死亡率降低14%、癌症死亡率可減少10%。這項研究報告在英國知名「The Lancet」醫學期刊8月網路版刊出,受到國際重視。
衛沛文說,他們起初根據國衛院資料庫分析,發現國人的身體活動量不足,以現行一周建議運動150分鐘、每天運動30分鐘才會有好處,但國人達到這項運動建議標準量的,竟只有2成。
國人不運動的理由,多是以「沒時間」等當理由,兩人為想辦法鼓勵國人多運動、增加運動人口,想到如果可以降低運動標準,就能減少國人不運動的藉口,因此分析美兆機構的41萬多筆健檢資料。
衛沛文說,經長期分析研究,將運動時間減少一點後,就可以吸引國人運動,「從不動到動最難」,一旦運動之後獲得好處,人就會動下去。研究發現,只要多運動,每次增加運動15分鐘,就可增加4%的好處,總死亡率可降低18%;以15分鐘先動起的人,在運動門檻下降之後,很多人有興趣運動。
國人要做中強度運動,通常是在休閒時間下運動,他建議,做15分鐘有氧運動,包括慢跑、快走或來回游泳,或在健身房騎腳踏車,做可動起來增加呼吸和心跳的運動,就可降低慢性疾病,好處多多。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