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初期沒症狀 定期檢查保健康
大腸直腸癌發生人數連續11年排名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每年新增約1萬5000名病人,50歲以上占了九成。彰化縣一名50歲賴姓女子從沒有不舒服症狀,只是因為看到藝人第二代大腸癌末期,促使她進行成人健康檢查,沒想到發現大腸有腫瘤,幸好只是原位癌,尚未轉移至其他器官,還可以利用大腸鏡切除手術治療,並有機會根治。
這名賴行女子家裡開店做生意,作息很規律也不會大吃大喝,但是看到新聞報導中星二代直腸癌末期,才覺得應該利用國建署提供的大腸癌篩檢服務定期檢查,沒想到一檢查就發現糞便有潛血陽性反應,讓她驚訝不已,大腸鏡再次幾查後發現大腸靠近直腸處有一顆約2公分大的腫瘤,醫生判斷是原位癌。
惠來醫療社團法人宏仁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江明師表示,大腸息肉是大腸黏膜表面不正常增生的腫起組織,可分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多半是良性腫瘤,但腺瘤性息肉有可能是癌症的前身,如果腫瘤還在大腸的黏膜層,稱為原位癌,只要沒有轉移,病人接受大腸鏡切除就可以根治,如果到了大腸癌第一期,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也高達95%以上;假如腫瘤周邊呈不規則狀,則要進一步化驗是否已轉為惡化腫瘤,開始擴散轉移。
根據調查和統計,透過篩檢發現的大腸癌病患,半數是零期(原位癌)或第一期,50歲以上男性經由大腸鏡發現腺瘤性息肉的比例約30%,女性15%至20%,即使拖到第二期才檢出,5年存活率仍有80%,但有不舒服症狀才檢查和治療,第三期存活率降到60%,台灣每年約5700多人死於大腸癌。
江明師說,大腸直腸癌早期沒症狀,當胃口不好、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形狀變細或排便有急迫感,多已是第二甚至第三期。江明師建議,民眾應該多吃新鮮水果,改以魚肉、瘦白肉取代紅肉,並多吃汆燙蔬菜,養成規律運的習慣。50歲到74歲民眾國健署提供每兩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採便前不須限制飲食或使用灌腸,只需要帶回採便管,使用採便棒在糞便上來回沾幾次放入套管,送到符合健保特約的醫療院所就可檢查糞便,就有可能及早發現大腸癌。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大腸鏡檢查常得重做? 醫師說:病患檢查前準備不足
不光靠手術和化療「營養」也是戰勝大腸癌關鍵因素
威爾史密斯檢出「癌變息肉」危險息肉也易找上7種人
別以為切除大腸息肉就沒事!再繼續做6件事,癌照樣離你很近
避紅肉改吃素預防大腸癌?醫師:最好的預防方式不是吃素
做完大腸鏡沒多久仍罹患大腸癌?關鍵在這3個指標
逾百名傷造口師照料患者 專家籲病友別再悶在家中了
大腸癌會遺傳嗎?醫:會!但這因素比遺傳更重要
固定位置腹痛超過一個月 小心是大腸癌
瘜肉險當良性腫瘤 結果竟是早期大腸癌
28歲男檢出腸癌中晚期 二十年來愛吃特定食物害了他
余苑綺癌復發/大腸癌、直腸癌都是腸癌,但直腸癌患常面臨肛門保留問題
余苑綺直腸癌復發 醫:恐因懷孕未接受定期追蹤
51歲男陪朋友健檢 沒有潛血反應仍檢出原位腸癌
30年來大腸癌發病率增長 「三高一低」飲食成關鍵
大腸癌轉移腹膜 溫熱化療續命
長期脹氣便秘竟罹腸癌3期 腸子都塞住了
不是腸躁症 馬偕團隊助28歲大腸癌病患重生
大便漏進膀胱…59歲婦小便混濁發臭 確診腸癌晚期
血便腹悶痛半年以為痔瘡結果竟是癌末
基因檢測讓她找到合適藥物 大腸癌末期獲控制
以為便秘狂灌咖啡,她驗出大腸癌嚇傻:我完全沒症狀
腿長錯了嗎? 網瘋傳高個兒易得大腸癌 國健署這樣說
台灣大腸癌居冠不是沒原因的!醫:這些食物別多吃
從「掌紋」看出大腸癌?4大警訊及早發現提升治癒率
24歲準新娘小腹隆起 本開心迎接新生命…竟是大腸癌
大腸癌篩檢 1個步驟是準確關鍵
網再傳「10大恐佈外食」 營養師教破解方法這樣吃!
這一招預防大腸癌很有效 卻被很多人嫌麻煩
腸癌友大方掀肚皮 破解患者對人工肛門迷思
猜你喜歡
他嘴巴痛到睡不著 一開口醫嚇傻:口腔、舌頭都潰爛了
常染髮女性罹這種癌風險大增!若要染,專家建議先做這件事
避紅肉改吃素預防大腸癌?醫師:最好的預防方式不是吃素
別以為切除大腸息肉就沒事!再繼續做6件事,癌照樣離你很近
喝咖啡真的能防癌!但喝錯種類反而增罹癌風險
停經後大姨媽又來 6旬婦以為回春卻是癌症找上門
壓力生百病!挽救「癌王」胰臟癌就靠3條生活習慣
做完大腸鏡沒多久仍罹患大腸癌?關鍵在這3個指標
化療一定會落髮、噁心?藥師告訴你化療該注意哪些事
35歲男歌手不菸不酒、作息養生卻驚傳罹晚期胃癌
大腸鏡檢查常得重做? 醫師說:病患檢查前準備不足
吃油炸物後喝綠茶、消脂茶可以抵銷毒素?醫師這麼說
排便出血當痔瘡 婦胃長4顆息肉竟全癌變
台大主持全台首間醫學認證實驗室 發現肺癌的基因秘密
威爾史密斯檢出「癌變息肉」危險息肉也易找上7種人
10大警訊反覆出現需警惕!小心,神經內分泌腫瘤上身!
不光靠手術和化療「營養」也是戰勝大腸癌關鍵因素
肺癌成為新國病 王明鉅批政府吃定台灣人傻
皮膚癢可能是癌症徵兆?反覆癢不要抓一抓當沒事
癌友換用生物相似藥好嗎? 名醫籲充分評估和告知
清除子宮頸癌為目標 專家:男女皆打HPV疫苗是國際趨勢
死亡率狂降27%!美國做出努力避免200萬國人罹癌
晚期肝癌治療近11年突破 台灣主持研究震撼國際
長庚改寫國際治療建議 口腔癌T4b期手術存活率增三成
男罹攝護腺癌 怕手術後影響性福力求「保根」
癌症基金會:盼免疫療法讓更多人受惠
台灣「新國病」 肺癌發生率亞洲第二 專家建議這樣預防
避免乳癌復發 每周走路3至5小時
爭取生機 乳癌標靶藥物擴大給付
口腔癌治療準則改寫 存活率增3成
大腸癌會遺傳嗎?醫:會!但這因素比遺傳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