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開關次數、擺放位置都有差 讓冰箱更省電的5個小技巧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大腸直腸癌

腸癌友大方掀肚皮 破解患者對人工肛門迷思

陳先生(左)熱心分享照護心得,獲聯新國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子安稱讚。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陳先生(左)熱心分享照護心得,獲聯新國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子安稱讚。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腸癌連續11年蟬聯國人癌症發生率之首,病友手術治療後對於是否裝設人工肛門總是忐忑不安甚至打退堂鼓,擔心要隨身帶著排泄物趴趴走,影響生活品質。

家住平鎮的陳先生自有一套照顧模式,每天固定時間灌腸,放鬆心情面對病情,還能重返工作崗位,他自告奮勇當解說義工,甚至大方掀開衣服露肚皮現身說法,化解病友對人工肛門的心理障礙。

60歲陳先生生活作息正常,也無喝酒應酬,某天上廁所出現血便,以為是痔瘡造成出血不去理會,去年初診斷出低位直腸癌第二期。桃園市聯新國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子安說,陳先生的腫瘤位置接近肛門,必須切除肛門並做永久性人工肛門。

剛開始陳先生對人工肛門手術充滿疑慮擔憂,認為肚子要整天掛著便袋,擔心排泄物不慎滲漏溢出,會有異味不衛生,也怕影響穿衣和外出便利性,經醫師再三解說,才卸下心防接受手術。

陳先生目前病況穩定,他摸索出一套與大腸造口共處的模式,每天固定在洗澡前灌腸,洗澡後擦乾傷口再抹藥,像是耕地、種菜等需要用力和彎腰動作都不受影響,也順利返回職場。在一次回診時,遇到正在猶豫是否接受人工肛門手術的患者,陳先生大方掀起上衣,露出腹部真實的人工造口,鼓勵病友以正面態度看待手術及造口照護。他以過來人角度為病友做術前的心理諮商,克服未知的恐懼,還成為聯新國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的終身義工。

醫師陳子安說,大腸直腸癌早期發現和治療,治癒率高,而必要的手術治療可能是續命存活的重要關鍵。直腸癌病人知道要手術時,最懼怕聽到要做永久性的腸造口,也就是人工肛門,有些病人甚至因為排斥人工肛門而拒絕手術,因此錯失治療時間,相當可惜。

陳子安表示,現今外科手術進步,需要做永久性人工肛門已是少數,如需做人工肛門,術後照顧有好的器材及輔助方法,可大幅降低對日常生活造成的不便。陳子安呼籲,定期接受糞便潛血及大腸鏡檢查是預防大腸癌最可靠的方法,年齡在 50至74歲民眾,應把握每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尤其是早期的大腸癌,如果接受妥善治療,都有極高的治癒率與存活率。

人工肛門 大腸直腸癌 灌腸 腸造口 大腸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