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專題報導】
十大癌症中,大腸癌連續6年位居榜首。醫師觀察,除了體質,大腸癌患者罹病成因,生活習慣不良是最常見的原因。
基隆長庚醫院直腸肛門科主任范仲維說,大腸癌多年蟬聯十大癌症排行榜第一名,與國人飲食西化,吃較多高油脂、高蛋白質的食物有關,可能也與環境受到汙染,環境荷爾蒙改變有關。
國防醫學院教授、三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也說,臨床也看到不少大腸癌患者,有愛吃肉、少吃蔬果、體型肥胖,他解釋,攝取過多紅肉、高脂肪食物,會使膽汁分泌增加,過多的膽汁在腸道與細菌作用,就可能產生致癌物質。
饒樹文表示,吃太多紅肉,攝取蔬果少,腸道中膳食纖維不夠,會降低腸道蠕動,容易累積宿便,宿便中的致癌物質與腸道接觸久了,就可能出現癌症;研究也發現,肥胖者有較高的風險罹患大腸癌。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50歲以上接受大腸癌篩檢的民眾中,每27人就有1人檢出瘜肉、334人中檢出1人罹癌,若能定期進行篩檢,83%的民眾都能在早期發現病灶,治療存活率高。國健署長邱淑媞說,民國100年的國人癌症登記資料中,大腸癌雖居榜首,但與前一年相比,新增人數明顯下降,與國人接受糞便潛血篩檢意願不高有關。
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說,瘜肉是大腸癌癌前病變,若能即時切除,能夠避免癌症發生,臨床上發現瘜肉的患者,七至八成都是容易惡化成癌症的腺性瘜肉,沒有即時將瘜肉切除,5到10年間就可能惡化成癌症。他指出,近來大腸癌患者發現期別五成為1、2期,過去七成以上發現時是3、4期,推測與癌症篩檢推廣有關。
糠榮誠建議,預防大腸癌,除了少紅肉、多蔬果,要規律運動,增強免疫力,另外,個人體質也影響罹癌機率,臨床上有多年吃素、身體健朗的民眾罹患大腸癌,因此定期篩檢,也是防癌重要元素。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