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整理/記者施靜茹】
讀者提到早上上過一次大號後,過1、2小時又有便意,但只拉出黃色糞水。這可能是因為才把糞便拉光了,再想拉時,只能排出一些液狀糞水。
一直有便意卻拉不出來,的確有可能是腸躁症。這些患者大多個性較為敏感、緊張,頻頻想上大號。殊不知,應讓這些水分留在腸道內,好讓吃下的食物殘渣,和它完美結合成形,明天就可順利排出。
大腸鏡檢查前的清腸工作很重要,受檢者一定要配合做到。
診間的說明,若有聽不懂之處要問清楚,才不會因為腸道清不乾淨,而白跑一趟。
通常在檢查前3天,就會要求受檢者吃「低渣飲食」。如白飯、白稀飯、白吐司、白麵條、麵線、米粉湯;且不能吃油煎炸食物,魚用清蒸的,肉用滷的,蛋用蒸煮;也不能喝有渣果汁、牛奶或優酪乳,避免腸道堆積過多食物,或有乳狀物質沾在腸道上,影響檢查判讀。
臨床上,現在大多建議受檢者服用「等滲透壓大分子電解質液」的清腸藥,較少開給一般瀉藥,因為一般瀉藥增加腸道蠕動,清腸效果不如前者;會開一兩顆瀉藥,也多用來輔助前者。
等滲透壓大分子電解質液的原理,是讓濃度較低的水分,被濃度較高水分吸收,等於把身體組織水分都集中到腸道裡,讓腸道堆積食物軟化,易於排出。它也比較容易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適合不能一下子吸收太多水分的慢性腎臟病、肝硬化等慢性病患者。
通常清腸前一天,會請受檢者早晚喝兩次這類清腸藥;每次喝時,必須搭配1000c.c.到1500c.c.的水,因為它喝起來鹹鹹的,大多建議受檢者搭配可樂等飲料,比較容易入口。
但也有人反映,一下子喝這麼多水,會覺得惡心,想吐。如果吐一點還可以,若吐太多出來,藥性成分不足,可能就得重新再來。
醫師做大腸鏡時,對些微殘留腸道糞便,雖可藉腸道鏡將它沖吸起來,但仍不如徹底清腸來得有效。尤其若殘留糞便底下,藏著潰瘍傷口或腫瘤,沒看到就不好了。
諮詢:書田診所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醫師胡煒明、台北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鴻運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