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王燕華/宜蘭報導】
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從日本引進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簡稱ESD),為58歲的楊姓台商切除約3.5公分大的息肉,病患已康復出院,是蘭陽地區第一例的ESD手術。
執刀的胃腸科主治醫師劉祖德說,ESD可保留大腸完整性,病人恢復快,腹部也沒傷口,提升對早期大腸癌及胃癌的診斷及治療能力,但尚未納入健保給付。
劉祖德去年奉派到日本國立癌病中心進修,帶回來ESD的新技術,陽大附醫也斥資數百萬元,添購切除用的電刀、放大的內視鏡、光學染色等儀器。
楊姓病患沒有家族病史,也沒血便或體重減輕,去年7月因為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向劉祖德求診,作大腸鏡檢查,在乙狀結腸接近直腸處發現2公分息肉,大腸還有3顆較小息肉,在大腸鏡檢查時就已先切除。
楊姓台商去年11月底返台後住院,再次作大腸鏡,發現剩下的1個息肉已長大到3.5公分,楊祖德用ESD將病灶切除。切片檢查發現,這顆息肉已經出現局部癌前病變,幸好及早切除。
劉祖德表示,大腸息肉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體積愈大,癌化的可能就愈高。一般而言,2公分以下的息肉可以用大腸息肉電線圈套切除法切除,2或4公分以上但位置比較表淺,若沒有淋巴結轉移,都可考慮採取ESD。
他說,傳統手術要切掉一截腸子,會留傷口,但ESD很簡單,病人吃瀉藥排空腸子就可切除,手術後稍休息,隔天即可進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