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趙容萱/南屯報導】
46歲林姓檳榔攤老闆無肉不歡,去年底血便沒理會,直到今年初向台中市南屯區林新醫院求診,才發現直腸有個長3公分、寬2.5公分的惡性腫瘤,經放射線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縮小,這個結果出乎林意料,下定決心要改善飲食。
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詹建勝說,大腸癌患者,該選擇何種治療?須根據個人癌症部位及擴散程度,與主治醫師詳細討論後決定,第二、三期的直腸癌手術前,以放射治療加化學治療模式,可提高手術成功率及治癒率。
林老闆罹患第二期直腸癌,醫師以林的腫瘤較大,且位置距肛門5公分,若先執行手術切除,怕會影響肛門擴約肌功能,並可能造成日後排便控制出問題,建議先使用放療及化療方式治療。
詹建勝說,林姓檳榔攤老闆經治療後,腫瘤完全消失,肛門指診也完全摸不出突起腫瘤,未來切除一段直腸,不會影響生活。
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任許格豪說,大腸癌發生率頗高,民眾不可輕忽。初期大腸癌一般無症狀,等到出現大便帶血、排便習慣改變、經常性腹瀉或便秘等症狀時,可能已是大腸癌第三、四期,唯有接受定期篩檢,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及少吃大魚大肉,才是面對大腸癌的最佳策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