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醫師,我不想做人工造口。」不幸得到超低位直腸癌的患者,因腫瘤位置接近肛門,不得不將肛門括約肌切除,從此須與人工肛門為伍。高醫研發新式inside-out直腸癌切除手術,可保留肛門。
高醫胃腸及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王照元指出,由於人工肛門對外在形象造成重大影響,加上異味飄散影響照護和社交,許多年僅四、五十歲的罹癌者多不願接受手術而延誤治療。高醫自兩年前發展一項新式手術,以inside-out方式,有如翻出手套般,將直腸內部外翻,切去病灶後,再推入接回原腸道,可完整保留肛門括約肌功能。
王照元說,這種新式手術是高醫首創,成功使該院須要裝置人工肛門的患者,從一年平均35位,降至不到5人。他已將成果投稿至歐洲醫學期刊。
王照元表示,一般而言,病人可先接受6周化療或電療縮小腫瘤,再接受這種新式手術,術後7天即可出院,接受手術的患者年齡從40歲至80歲,對於正值壯年期的直腸癌患者,影響甚鉅。
大腸癌發生率近年來已超過肝癌,罹癌人數每年有1萬1千多人,其中更有三分之一是直腸癌。若腫瘤位置距肛門5公分以內,就是超低位直腸癌,須切除肛門括約肌,並裝置永久性人工肛門,在腹部側邊開口以引留排泄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