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年僅30歲的吳先生,平日不菸不酒,而且熱愛運動,最近半年自覺體力變差,同事也說他臉色發白。日前吳先生參加公司的健檢,被診斷出有「缺鐵性貧血」,進一步檢查,發現竟是大腸癌引起,而且已經第三期。
吳先生向醫師表示,他雖然愛吃肉類,但不抽菸喝酒、也沒嚼過檳榔,平時更經常游泳、跑步,別人說他臉色青白也不以為意,因為「從小皮膚就很白!」只是近半年他常覺得累,體重下降,大便變細,公司年度健檢報告發現有貧血現象,於是前往血液腫瘤科就診,想不到竟罹患大腸癌。
在醫師建議下,吳先生立即接受手術切除並進行後續化療,定期配合檢查,至今癌細胞並未復發,恢復良好。
大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許瑞峰指出,男性若罹患缺鐵性貧血,與腸胃道出血有高度相關,不可輕忽罹患胃癌或大腸癌的可能性。根據統計,大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都高居國人第三位,有大腸癌家族史者罹患機率,更較一般人高出二至三倍以上。
許瑞峰表示,目前衛生署雖推動50-69歲民眾接受大腸癌篩檢,但兩年內曾做糞便潛血檢察者,只有10%。研究顯示,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結直腸癌死亡率15-33%,且篩檢發現的結直腸癌患者中,有四成屬0期或1期,顯示篩檢有助早期發現結直腸癌,建議民眾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有家族史者最好每一至兩年就加做大腸鏡檢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