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早期發現罹大腸癌,治療後5年的存活率超過9成,但若大腸癌已出現遠端轉移,5年的存活率,則不到1成。國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昌昨(10)日指出,目前臨床在治療大腸直腸癌,以手術為主,但若已出現轉移,即屬第3期以上,則須輔以化療,另視腫瘤位置不同,如為直腸癌,則可考慮合併電療。
受到國人飲食西化影響,結腸直腸癌居占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3位,每年新發生上萬名病例。國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昌指出,其實大腸直腸癌若能早期發現,經治療後,5年的存活率超過9成,但若發現時已是第4期,治療後5年的存活率則不到1成,但若未加以治療,存活率恐不到半年。
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昌指出,目前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如達3期以上,則須輔以化療,再視個別狀況,考慮電療。醫師張世昌補充,第3期指的是大腸直腸癌已出現淋巴結轉移,但若已出現轉移到肝、肺等等遠端轉移,則為第4期,如個案屬直腸癌,就須合併電療。
主任張世昌強調,一般來說,從正常黏膜要演變到息肉,再癌化的時間,約需5到10年,因演變成癌症的時間長,對於民眾來說,便有很多時間可從生活、飲食改善預防,他因而呼籲50歲以上民眾,應每年做一次糞便潛血篩檢,而目前衛生署國健局已補助50到69歲民眾每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他建議民眾可多加利用。
張世昌呼籲,民眾日常飲食應以多攝取高纖、低脂食物為原則,少吃燒烤或油炸等食物,降低致癌物攝取,並多運動,除可減少肥胖,還有助促進腸道蠕動。如民眾已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如大便次數變多、變細或有血便、貧血等狀況,應到大醫院做大腸鏡檢查確診。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