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大腸直腸癌躍升台灣癌症排行榜第一,日本也不例外,不過,日本患者多半在尚無症狀時接受手術,台灣患者則是出現病症才發現,死亡率相對增高。
署立新竹醫院直腸肛門外科醫師沈名吟,剛從日本東京國立癌病中心進修返國,她說,日本統計,透過糞便潛血篩檢,發現大腸直腸癌患者,死亡率降低70%以上。
她說,日本大腸直腸癌病患數排名也是第一,和30年前相比,發生率增加4.5倍,不過,日本人習慣做糞便潛血篩檢,死亡率大幅降低。
她發現,日本癌病中心接受大腸直腸癌手術的病人,將近一半沒症狀,都是接受糞便潛血篩檢,發現陽性反應後,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或大腸鋇劑攝影檢查,找出隱藏的腫瘤,病情很少延誤。
「台灣多數民眾都是腫瘤出現一段時間,產生症狀後,到醫院檢查才發現」,發現時已二、三期。
她指出,發明糞便潛血免疫分析法的日本齋藤博醫生也說,日本大腸直腸癌病患,約25%至30%是經由糞便潛血篩檢發現,糞便潛血檢查雖不能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機會,但降低死亡率。
她說,大腸直腸癌剛長出來時,多半沒症狀,除非腫瘤大到一個程度,明顯出血或腸阻塞、大便習慣改變、腹脹、腹痛、貧血或腹部摸到腫塊等情況。50歲到69歲民眾,可利用政府每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是最經濟與低風險的方法。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