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大腸癌已連續9年蟬聯罹癌人數最多的癌症。國健署表示,高達90%腸癌發生在50歲以後,也提供免費篩檢,但民眾常自認健康、工作忙碌,近2年篩檢率僅40%。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根據癌症登記資料,每人一生中有約7.7%風險罹患大腸癌,研究證實每2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約30%。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根據統計,高達90%的大腸癌發生在50歲以後,因此國健署提供50歲至75歲民眾每2年一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檢查前不需要限制飲食,只要把採便管在糞便上回沾幾次,就能知道糞便中是否含肉眼看不到的血。
吳建遠指出,檢驗方式相當簡單有效,但民眾卻因自認健康、沒時間等原因,近2年全國篩檢率僅40%。
她表示,想預防大腸癌,目前已有醫學實證指出,規律運動、多吃高纖蔬果都有助降低大腸癌風險,建議利用生活中的空檔運動,例如陪孩子走路上下學、健走通勤等,使體力變好、增強免疫力。
吳建遠說,加工肉類、紅肉與肥胖則是大腸癌致癌因子,建議中秋節烤肉慶祝的民眾,以白肉取代紅肉,少吃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肉串上應混合搭配茭白筍、香菇、青椒、玉米筍等富含纖維質的蔬菜,既健康又能增添飽足感。
💪更多健康推薦
‧50歲主婦「捨棄電鍋和熱水壺」一器具包辦煮飯燒水:清潔超輕鬆
‧為什麼廁所總有味道?臭味不散5來源 這樣清潔有效排除異味
‧醫實測「三餐吃魚」血脂出現驚人變化!嫌麻煩可買一物便宜又方便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