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男子愛運動、沒慢性病,健檢發現升結腸有3公分大瘜肉。他接受「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切除瘜肉,避免轉為大腸癌。
為什麼大腸的黏膜組織會長瘜肉?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楊靖國表示,除體質基因占很大因素外,高油西化飲食也是瘜肉生成主因,年逾50歲族群相當常見。
雖瘜肉初期是良性,但會隨時間轉為惡性,進而演變為大腸癌,應積極處理。瘜肉超過2公分才可能出血,若民眾沒定期健檢,難以察覺容易忽略,也因此,據衛福部統計顯示,大腸癌連續8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
楊靖國指出,大部分醫師會以內視鏡黏膜切除瘜肉,但術前要注射瘜肉、讓瘜肉腫大,再拿套圈把瘜肉綁住切除。但逾2公分的大瘜肉,套圈綁住範圍大,無法完整切除大瘜肉,復發機率高。
ESD則是大瘜肉切除新技術,出血量少也沒體外傷口,患者復元速度快,約3至5天就能出院。術後應以低渣飲食為主,避免不易消化或易脹氣食物。ESD目前未納健保給付,視瘜肉大小,需自費9到12萬元。當病人瘜肉已侵犯黏膜深層,或服用抗凝血劑者,則不建議採行。
楊靖國呼籲,5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接受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有家族史者建議40歲後就篩檢,才能及早發現治療,降低罹癌機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chronic.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chroni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