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如果回到從前,即使科技能預測我有得到乳癌的高風險,我不會接受基因檢測,更不會因此就選擇切除乳房。」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秘書長林葳婕說,影星安潔莉娜裘莉是勇敢女性,但她選擇預防性切除乳房,是個人決定;「民情不同,台灣婦女可能還沒有準備好」。
林葳婕在四十歲時罹患乳癌,未想到數年後,連她高齡的母親也在八十二歲得了乳癌。當林葳婕將這個消息告訴在美國的女兒時,電話筒傳來女兒驚呼:「我將來會不會也得乳癌?」
乳癌防治基金會執行長蔡愛真也說,她曾協助媽媽和三位女兒一家四口先後罹患乳癌的家庭。
林葳婕表示,隨著醫學進步,國際間對乳癌防治開始有「乳房預防性切除」的討論,但在國內她所接觸的個案中,大多是本來有單側的乳癌,經進一步檢測發現BRCA1基因有變異,病人才會積極考慮是否連另一側健康的乳房也切除;「至於只檢測基因,在還未檢出乳癌之前,就先把乳房切除的人,我還沒有聽說過」。
林葳婕指出,安潔莉娜裘莉採取預防性的切除,在歐美早有先例,如果換作自己,她不會去做基因檢測;因為一旦檢測基因,是否要長期活在罹癌的陰影中?個人是否可以承受這麼大的壓力?都要看每個人的心理成熟度,以及對生命的看法。「在我看來,台灣婦女周邊還缺乏社會的支持,(要預先做乳房切除)顯然是還沒有準備好」。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chronic.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chroni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