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建議,思考要不要進行基因檢測之前,當事者要有心理準備:至少要有切除乳房或卵巢的打算;沒有作最壞的打算,作了基因檢測等於庸人自擾。
黃俊升曾收治過具有BRCA1基因變異的零期乳癌患者,當時曾建議切除乳房,但患者最後仍不願意。一般而言,若只有單一病灶,可以只做局部切除,加上放射線治療;若是多發性的病灶,則需做乳房全部切除手術。
黃俊升表示,零期乳癌切除全乳,百分之百可以治癒,但國內對於切除乳房的接受度明顯不如歐美;他說,若沒有積極治療的勇氣與決心,貿然就去檢測基因,「就像是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有時候不知道可能還比較好。」
與西方國家相較,台灣每年少有基因檢測個案,幾乎都是個位數。國泰醫院乳癌中心主任杜世興推測,歐美國家乳癌發生率比亞洲國家高,導致西方婦女聞癌色變是勇於基因檢測的主要原因。
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台灣每十萬名婦女就有六十三人罹患乳癌,但美國有七十六人、澳洲有八十四人、英國也有八十七人,法國更高達近一百人。杜世興表示,歐美飲食習慣攝取較多的全脂脂肪,易刺激雌激素分泌,是造成東西方女性罹癌差異的主因。
另外,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示,基因檢測過程並不複雜,但檢測一次費用近十萬元,也是讓人望之卻步的原因。
張金堅說,乳癌前三期的平均五年存活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四,第四期也有近百分之廿五,算是少數預後良好的癌症;如果對切除乳房有顧忌,密集追蹤也是另一種選擇。另有醫師建議,也可預防性服藥。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