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國民健康局今天公布最新乳癌篩檢報告,去年國內總共50萬名45至69歲女性接受乳房篩檢,總共篩檢1615名乳癌患者,零期與一期患者約占六成。但國內婦女乳癌篩檢率仍偏低,僅兩成一,遠低於歐美各國的七至八成。
去年起,國民健康局擴大婦癌篩檢服務,乳房篩檢對象年齡下修至45歲起,以及40至44歲的高危婦女,以提高這群高危婦女篩檢意願。
國健局副局長孔憲蘭指出,自99年1月1日至10月29日止,已有12萬3000多名45至49歲婦女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共發現419名乳癌個案,66.8%屬於零期及第一期個案。
45至49歲婦女正是乳癌的高危險群。96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國內乳癌發生年齡以60至64歲最多,其次就是45至49歲。
台北長庚醫院一般外科暨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分析該院資料庫,結果發現,在全民健保實施後,第一年平均乳癌腫瘤大小由3公分下降為2.7公分,但往後幾年腫瘤大小變化停滯不前,約在2.7到2.65公分間,但歐美國家平均為1.5公分。
陳訓徹指出,這些數據反映出許多國人仍有就醫迷思,習慣有病才醫,尤其是經濟、醫療弱勢族群身上。長庚醫院近年就收治不少晚期乳癌及子宮頸癌的新住民及原住民個案。
長庚婦產科主任劉瑞德指出,不少新住民配偶因缺乏篩檢觀念,總是拖到異狀才就診,但都已經到了晚期子宮頸癌,必須切除子宮,無法生兒育女,留下一輩子的遺憾。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