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報導】
食道癌患者對合併化放療有沒有效,驗血就知道。食道癌位居世界癌症致死率第六名,有四成患者對合併化放療無反應。台灣大學研究團隊從患者血液中採生物標記,發現兩個位點可以辨識患者對合併化放療是否有效,研究成果受國際重視。
台灣大學生醫電子與資訊研究所所長莊曜宇、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李章銘團隊,利用食道癌病患的血液樣本,預測病患經合併化放療後的反應。此研究今年初發表在國際權威的放射腫瘤醫學期刊「國際放射腫瘤學、生物學與物理學雜誌」上。去年(2012年)六月通過美國專利申請,去年(2012年)十月通過台灣專利申請。
東西方食道癌的發生率都增加,在台灣,食道癌是男性死亡率第五名。食道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大部分是在吞嚥困難時才就醫,已是中末期,延誤治療時機,食道癌五年存活率僅一到四成。
李章銘說,食道癌患者確診時大都是中末期,醫師會先採用合併化學與放射線治療,先將腫瘤縮小才手術,提高手術成功率;但約有四成的病人腫瘤大小不變或是持續增大。這些患者除了要承受化放療的副作用外,還可能延誤開刀時機,降低存活率。
莊曜宇說,這是第一個採取血液樣本預測治療反應的研究。病人只要抽血就知道是否對合併化放療有效,不用先開刀,檢測方法簡單迅速,檢測成本也不高,不到新台幣100元就能完成。患者不必白白忍受化放療的副作用,或是承擔延誤開刀時機的風險,未來希望能大規模做臨床試驗,進一步驗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