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少不了菸和烈酒 45歲女得了食道癌
一名45歲女性因職業關係,20年來少不了菸和烈酒,因吞嚥困難甚至連水都無法下胃,才發現食道癌已大到完全阻塞食道,連水都無法通過,無法開刀治療。所幸經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梁家郡以光子刀放射治療,初步讓食道癌縮小2分之1,清出食道通路,才讓患者嚥食喝水,維持生命養分。
這位女性患者起先發現自己吞嚥食物食有一點卡卡的,總以為是因喝了烈酒可能是喉嚨被「燒傷」而不以為意,後來竟嚴重到連喝水都有困難,還忍了3個月未就醫,因一次胃痛而掛急診,竟被檢查出她的食道已完全阻塞,是罹患第四期食道癌。
梁家郡指出,該患者的食道癌約2公分×10公分,塞滿食道的中上段,經病理切片化驗確診為鱗狀上皮細胞癌,而且癌腫瘤已局部侵犯到氣管,雖然癌細胞尚無遠端轉移情形,仍然無法開刀治療,選擇以光子刀放射治療讓癌腫瘤萎縮,再配合化療全面追殺癌細胞,也是目前對無法開刀的食道癌患者,比較理想的治療方法。
經過22次的光子刀放射治療,原來2公分×10公分的食道癌腫瘤已萎縮為1公分×5公分,梁家郡說,光子刀放射治療完成療程後,腫瘤仍然會持續萎縮,對病患的生活品質有一定程度的助益,因食道不再完全阻塞,病患可以進食以提升抗癌體力。
他強調,食道癌的形成大多是食道黏膜的鱗狀上皮細胞,被癌化病變而罹癌,依衛福部最近發佈的資料顯示,去年國人死於食道癌的人數為1797人,是國內10大癌症死亡率排名第9。
食道癌在初期是無症狀的,只有在腫瘤大小已經佔據了整個食道管腔的一半左右才會有吞嚥困難的症狀。食道癌發生率男性遠高於女性(15:1),好發年齡為60歲左右。
梁家郡說,民眾如自覺有吞咽梗噎感、胸骨後疼痛、食道內異物感、食物通過緩慢並有滯留感、咽喉部乾燥與緊縮感等情形,儘早就醫,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提升食道癌的控制率與存活率。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因應酬飲酒過量 母女先後在同位置罹食道癌
戒菸酒檳榔 34歲男抗癌重生
喝酒就臉紅 罹食道癌風險恐增40倍
喝酒臉紅?醫師:食道癌風險可能比正常人增40倍以上
愛喝滾燙熱茶 罹患食道癌風險將近倍增
胃食道逆流長期未改善 檢查發現食道癌
無聲無息食道癌 危險因子要注意
他一天4包菸檳榔當口香糖 罹食道癌全戒了
無形殺手食道癌 預防注意這3點
抽菸喝酒吃檳榔 食道癌風險明顯增
台灣每年增2500名食道癌患者 逾9成為男性
綠茶防食道癌?致食道癌?多等1分鐘結果不一樣
不光是燙口食物 還有哪些因素會誘發食道癌?
喝熱咖啡有多危險? 醫揭驚悚案例提醒壞習慣致食道癌
不菸酒不檳榔 但熱飲喝超過這溫度...恐仍患上食道癌
食道癌為什麼難救?醫師告訴你有這些原因
食道癌是無聲癌症 醫師籲留意3大症狀
藝人安迪病逝 這些東西恐是食道癌禍首
安迪食道癌三期/食道癌年奪千命 這些人要小心
58歲安迪食道癌三期 暴瘦8公斤接受化療
工人菸酒檳榔不離身 吞嚥困難才知食道癌上身
昔日菸酒檳榔不離身 癌友全戒了
日抽80根菸嚼300顆檳榔 男子聲啞患喉癌
戒掉40年菸酒檳榔 他嘆:人快報廢、喘氣也悲哀
抽菸喝酒茶又喝太燙 食道癌風險高2到5倍
冷天吃燙口鍋物暖身?小心消化道癌變
老菸槍又酒檳榔 扁桃腺癌食道癌上身
吃鍋別急著喝熱湯 當心食道癌風險增
得食道癌機會大 喝酒抽菸吃檳榔建議每年定檢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喝太燙飲料 可能致癌
猜你喜歡
他嘴巴痛到睡不著 一開口醫嚇傻:口腔、舌頭都潰爛了
避紅肉改吃素預防大腸癌?醫師:最好的預防方式不是吃素
壓力生百病!挽救「癌王」胰臟癌就靠3條生活習慣
別以為切除大腸息肉就沒事!再繼續做6件事,癌照樣離你很近
做完大腸鏡沒多久仍罹患大腸癌?關鍵在這3個指標
10大警訊反覆出現需警惕!小心,神經內分泌腫瘤上身!
喝咖啡真的能防癌!但喝錯種類反而增罹癌風險
男罹攝護腺癌 怕手術後影響性福力求「保根」
長庚改寫國際治療建議 口腔癌T4b期手術存活率增三成
肺癌成為新國病 王明鉅批政府吃定台灣人傻
停經後大姨媽又來 6旬婦以為回春卻是癌症找上門
化療一定會落髮、噁心?藥師告訴你化療該注意哪些事
皮膚癢可能是癌症徵兆?反覆癢不要抓一抓當沒事
患者9公分巨大肝腫瘤 大林慈濟立體定位化療令消失
35歲男歌手不菸不酒、作息養生卻驚傳罹晚期胃癌
吃油炸物後喝綠茶、消脂茶可以抵銷毒素?醫師這麼說
台大主持全台首間醫學認證實驗室 發現肺癌的基因秘密
排便出血當痔瘡 婦胃長4顆息肉竟全癌變
晚期肝癌治療近11年突破 台灣主持研究震撼國際
威爾史密斯檢出「癌變息肉」危險息肉也易找上7種人
爭取生機 乳癌標靶藥物擴大給付
死亡率狂降27%!美國做出努力避免200萬國人罹癌
乳癌篩檢 應提前至35歲前
避免乳癌復發 每周走路3至5小時
台灣「新國病」 肺癌發生率亞洲第二 專家建議這樣預防
癌友換用生物相似藥好嗎? 名醫籲充分評估和告知
大腸癌會遺傳嗎?醫:會!但這因素比遺傳更重要
新光醫院推動癌篩檢 醫師:早期發現切除 癒後愈好
癌症基金會:盼免疫療法讓更多人受惠
正確癌知識:先治療、後輔療
乳癌術後復發心驚驚 醫:每周走路3至5小時可增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