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二號殺手「肝癌」 這3種人易罹患,醫師教你如何發現及治療
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肝癌的發生率排行第四名,而死亡率高達第二名。俗話說「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當肝機能不好時,代謝毒素的能力變差,人就會變得比較疲累。然而肝臟又是個沈默的器官,我們該如何拉開與肝癌的距離呢?
一般外科陳榮堅醫師 指出三點容易罹患肝癌的原因
1.病毒性肝炎
亞洲人罹患肝癌最大的原因還是B、C 型肝炎。儘管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藥物可以治療,但是要特別提醒病毒的治療是指他的指數變得非常非常低,或是測不到病毒的指數,代表一旦太過勞累,過度使用肝臟,B 肝和 C 肝就有跟高的機率會再度復發。
如前陣子陳醫師的一位患者,他曾是 B、C 肝患者,治療好已超過十年,且每固定半年都會做身體檢查,他在半年前檢查都無異狀,卻在半年後檢查出有八公分的肝臟腫瘤。據醫學文獻指出,發現有少數案例是 B 肝一開始發炎後就能快速形成肝癌。
雖然現今科技進步,B 肝患者越來越少,但仍然有 B 肝帶原者,因此建議未施打 B 肝疫苗者每半年要追蹤自己肝臟的健康狀況。
2.化學物質
像是食用保存過久的玉米、馬鈴薯,就容易攝取到黃麴毒素,而增加罹患肝癌的機率。
3.代謝問題
一般肝癌都是肝臟發炎,變成肝臟纖維化,再產生結節,最後成了肝癌。
而長期飲酒會損害肝臟,讓肝細胞一直產生發炎反應,接著進入纖維化、結節,乃至肝癌。除了飲酒外,代謝性疾病也會引起肝癌的發生,飲食中攝取過多的熱量、油脂、糖分,容易造成脂肪肝,然後再成為脂肪性肝炎,最後如同上述所提過程,引發成肝癌。
因此當我們體檢報告顯示脂肪肝過高,千萬別以為只是吃太好而忽視它,請務必調整飲食內容,也建議過度肥胖者需要適度的減重。
肝臟是沈默的器官,該如何發現肝癌?
大部分肝癌發生難以察覺,但也有幾種情況是癌細胞長在肝的很表面,會接觸到腹膜或肋膜,曾經就有病患感到胸痛像心臟病一樣,或是頂到腹膜如同膽結石,因此有不明原因的胸痛與腹痛,也建議去檢查是否與肝臟有關。
該如何治療肝癌?
最好的,但肝癌治療後數據統計,一年後再復發率高達 30%
雖然最根治的方式是手術,但現在小於二至三公分的肝癌,是可經由超音波插針至肚子裡面進行燒灼治療,且追蹤的成效也是不錯。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現在也有標靶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等,依照病人的身體狀況,醫師會建議不同的治療方式。
肝臟是相當重要的器官,它掌管人體解毒、消化的作用,一旦肝機能出問題時,飲食、活動力都會受限,對造成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使得生活品質大幅下降。
最後再次呼籲,盡量戒掉菸、酒這些致癌物。
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根除早期肝癌 醫師建議腹腔鏡熱頻燒灼手術
2021癌症論壇/影像確診+消融手術 力求早期根治肝癌
估千萬人肝癌風險高 肝基會呼籲全民「每年超一次」
沒症狀也會罹肝癌 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保健康
港星吳孟達肝癌去世 醫師建議國人盡早做這件事
港星吳孟達肝癌過世 醫:晚期發現大多撐不過一年
吳孟達肝癌病逝/早期通常沒症狀 發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肝癌如何避免?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六旬翁追蹤慢性C肝 及早發現肝癌腹腔鏡手術切除
肝癌統計顯示南臺灣最多?醫勸:出現6症狀速就醫
免疫+標靶 第一線肝癌晚期治療
肝癌末期又轉移 男子經免疫治療撿回一命
肝癌晚期免疫治療 成功長肝如重生
肝癌復發 免疫組合療法控制病情
台中壯年警猛爆性肝炎亡 醫師:B肝患者死亡占1%
今天是世界肺癌日! 逾半數人能避免,快檢查身體有無這7大警訊
治癒C肝不只防肝癌 台研究:胃癌淋巴癌降7成
食物發霉易引肝癌,切掉壞掉的部份就好?營養師:這4種情況都不要吃了
65歲男子發現1.5公分肝腫瘤 選擇射頻燒灼術治療
治療晚期肝癌 長庚質子併免疫療法
晚期肝癌又轉移 質子合併免疫治療新希望
顏清標三弟也罹肝癌!每4人中1人會惡化為肝硬化
顏清標還沒出院 胞弟也入院治肝癌
顏清標換肝救命 醫師提醒肝癌3大防治重點
肝癌是沈默殺手 醫師籲超音波檢查護肝
原住民不菸不酒罹肝癌 腫瘤1年暴增10公分
超音波追蹤揪3公分大腫瘤 幸及早治療未惡化成肝癌
肝癌不想開刀怎麼辦?電燒療法新選項
B肝變肝癌 雞尾酒組合療法治療
吃油炸物後喝綠茶、消脂茶可以抵銷毒素?醫師這麼說
猜你喜歡
抗癌最佳典範!哈佛癌症醫師每天吃什麼預防疾病
50歲女不菸不酒 竟一口氣長出10顆原發性肺癌
羅瑩雪乳癌病逝/乳房痛和乳癌有關嗎?醫師教你簡單判斷乳房痛原因
羅瑩雪乳癌逝世 醫師:這類乳癌3年內復發可能僅活2年
「阿信」編劇淋巴癌逝世 醫師:出現3症狀要及早就醫
長年乳頭凹陷想做整形 組織切片化驗卻檢出乳癌原位癌
男性40歲後頻尿 小心「男人癌」上身 少吃高脂肪食物
你累了嗎?高達92%癌患因治癌而出現癌疲憊
只輸北韓!台灣肺癌發生率亞洲第2 抽菸、環汙是危險因子
如何遠離乳癌? 醫:出現6大症狀需提高警覺
攝護腺癌早期沒症狀 泌尿科醫師:注意3大危險因子
重視心臟健康 可降低癌症罹患風險
發現幽門桿菌到確診約3.4年 胃癌患者多數有2症狀
廖啟智胃癌逝/吃素確實能降低胃癌發生率 醫:但要避開2類食物
蕭彤雯揪出0期肺腺癌!胸腔科醫提醒留意5不明顯症狀
大腸鏡檢查會痛嗎?專科醫師一次破解常見5大疑問
台師大研發新抗癌有機化合物 登上國際期刊封面
直腸癌肛門全切除?器官保留治療術讓他不須裝人工肛門
以為扁桃腺發炎,「韓粉大將」毛嘉慶罹血癌!醫:5個病癥,發病就來勢洶洶
不抽菸無不良嗜好的她性情大變 竟是肺腺癌合併腦轉移
歌手朱俐靜、邰肇玫 癌後愛上不完美的自己
2021癌症高峰論壇/邰肇玫敘事療法 朱俐靜與身體共處
2021癌症高峰論壇/譚敦慈 用吸油煙機、少清潔劑
2021癌症論壇/癌症治療不中斷 關鍵在營養
胃癌分期症狀有哪些?專科醫師詳解胃癌治療方式
2021癌症高峰論壇/乳癌卵巢癌復發 靠基因大數據預測
2021癌症論壇/CAR-T免疫細胞療法 挑戰治癒癌症
2021癌症論壇/抗癌新紀元 海陸空夾殺癌細胞
2021癌症論壇/邰肇玫:從癌症畢業 我真心覺得自己會好
不菸不檳,口腔長期破皮也罹癌!注意口腔癌7大危險徵兆
廖啟智胃癌逝/健保署長:常跑腸胃科照胃鏡 不如戒斷一事防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