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肝癌細胞也會「挑食」?用正子斷層造影(PET)診斷肝癌,通常都是以葡萄糖當追蹤劑讓癌細胞顯影。不過,有些肝癌細胞不愛吃糖,導致偽陰性,三軍總醫院研發甲硫胺酸藥物,讓肝癌細胞改吃甲硫胺酸(胺基酸的一種)而現形。
三軍總醫院正子中心主任諶鴻遠說,甲硫胺酸藥物用於轉移性肝腫瘤偵測,已完成一百多人人體試驗,預估明年就可拿到衛生署許可證,正式上市,未來還可進一步研發標靶藥物。
諶鴻遠說,目前以PET診斷肝腫瘤,都是用類似糖的去氧葡萄糖當追蹤劑,但15%到30%的肝癌細胞不愛吃糖,吃進去後又吐出來,以致無法顯影,出現偽陰性,研究顯示,這些癌細胞相對也較惡性。
至於三總開發出的甲硫胺酸藥物,則是取自雞蛋裡豐富的胺基酸,胺基酸為蛋白質分解後的小分子,甲硫胺酸則是胺基酸的一種,也是肝臟細胞的主要代謝物之一。諶鴻遠說,他們以碳-11標誌甲硫胺酸後做成追蹤劑,讓肝癌細胞顯影。
「肝癌細胞也會挑食。」他打趣說,有些肝癌細胞只肯吃甲硫胺酸,也有素食的肝癌細胞,只肯吃葡萄糖,不吃甲硫胺酸。因此,進行人體試驗時,在取得病患同意後,須分別施打葡萄糖及甲硫胺酸藥物,進行兩次檢查,此時檢查不出的肝癌細胞可降到5%。
不過,這項檢查不便宜,甲硫胺酸藥物價格昂貴,必須在製造半天內用掉,否則失效,即使人體試驗階段,也要自費數萬元。諶鴻遠說,此檢查適用於晚期肝癌、肝癌復發,以及換肝前、後檢查,不建議初期肝癌患者或健檢時使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