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鄭人豪整理報導】
多發生在胃腸部位的胃腸道基質瘤,在過去屬於無法分類的罕見疾病,但隨著醫學的進步,醫界對於腫瘤的分類更加清楚,現在已有明確的定義,並因為有了療效顯著的標靶藥物,讓此腫瘤已不再無藥可醫,醫師與患者都能看到治療曙光。
花蓮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李明哲表示,由於胃腸道基質瘤較鮮為人知,若非專科醫師,可能都不一定清楚診治方式。臨床經驗中,就曾收治過一位中年的男性患者,起初經其他醫師判斷為癌症末期且無法手術,但李明哲透過腫瘤影像,研判為胃腸道基質瘤,經手術切除大顆及破裂的腫瘤後,再搭配使用第一線標靶藥物治療,至今8年多,患者恢復良好,狀況穩定。
基質瘤與一般常見的胃癌,由於細胞型態不同,因此預後、治療方式皆不同,依據其腫瘤大小、位置、細胞分化速度可分為高、中、低的惡性程度,並具有不同的復發風險。李明哲指出,基質瘤除了可以用手術切除外,尚有標靶藥物可用,且治療效果顯著,能確實延長患者存活期。對於中度以上復發風險的患者,手術後即會使用標靶藥物作為輔助治療,預防腫瘤復發。
李明哲強調,胃腸道基質瘤雖然罕見,但其實不難治療,仰賴手術及標靶藥物,多數患者都能有很好的存活期及治療品質。而患者在術後需每6個月定期追蹤,觀察腫瘤變化,服用標靶藥物需按照醫囑,當有任何不適或副作用時,應適時向醫師反映,由醫師調整劑量或緩解副作用,不可擅自停藥,以免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