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喝發泡錠會腎結石? 醫師:喝「1種飲料」更危險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肺癌

防治新國病/避免恐慌 LDCT檢查前先與醫師討論

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可及早確認是否患肺腺癌。

本報資料照片
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可及早確認是否患肺腺癌。 本報資料照片

馬偕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健指出,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肺癌難判斷良性、惡性,是科技進步下帶來的「不便」,解析度太好,雖然可以看到過去找不到的結節,「就像找到越多嫌疑犯,不見得更快揪出真正的犯人,這時偵探(醫師)抓壞人(腫瘤)能力就很重要。」

但蘇建也提到,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儀器問世十年多,操作醫師幾乎都是訓練有素,切除肺部結節的標準及事後審核規範也已發展清楚,0.8公分以下呈現毛玻璃狀的結節皆以觀察為主,除非發現結節長大或實質化,「像海綿變貢丸」才會考慮切除。

蘇建說,即使在臨床上懷疑結節為惡性,也因為僅是早期惡化,只要民眾按醫師指示時間內回診複檢,即使採取觀察等待,病況也不會失控,但蘇建也坦言,在有些小型醫院,若仍在使用舊型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儀器,確實有可能出現判讀上的誤差。

蘇建指出,以目前現階段而言,不贊成「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成為全民早期篩檢肺癌的工具,最大理由是錢,他認為,以醫療經濟學的觀念來看,政府該做的是多少錢做多少,「你今天開放一定年齡層以上的民眾全民高額篩檢,然後呢?你多久要讓這群人再做一次昂貴篩檢?」

蘇建進一步解釋,照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肺癌不是照一次就好,民眾需要每三個月到半年再照一次追蹤結節變化,這些都是龐大花錢,更傾向優先開放高風險險群在60至65歲前做一次篩檢,高風險工作者篩檢年紀應提早。

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彭忠衎說,「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就是減少劑量以降低輻射,但犧牲解析度,輸出的影像常常看起來就是霧霧的或像晃動的東西,容易造成誤判,但「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目的是找到病兆,透過大小形狀、濃淡度去決定追蹤或切除,完全仰賴醫師經驗。

彭忠衎認為,執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後,就必須不斷回診追蹤,畢竟影像檢查就是帶有輻射風險,比起普及成早期篩檢肺癌的工具,他更傾向讓有需求的人,如有其他肺病或職業暴露等高風險群,約45歲至55歲後再做篩檢。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照出結節後,常造成民眾無端恐慌,彭忠衎分享,他常遇到帶著一大片光碟的民眾衝入診間,又緊張又茫然,因為肺照出東西,但仔細判讀就會發現其實是良性結節,提醒民眾選擇「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前應與醫師討論,了解其偽陽性高,避免恐慌。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林孟暐指出,門診經常有個案糾結在「有結節,為何不切?」,嚴重影響身心。記者胡經周/攝影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林孟暐指出,門診經常有個案糾結在「有結節,為何不切?」,嚴重影響身心。記者胡經周/攝影

肺癌 低劑量電腦斷層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