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餘歲男子就醫診斷出肺腺癌,醫師告知要化療,他一聽嚇到,不願回診,選擇另類療法。結果一個月後因心包膜炎躺著進急診,且因沒有體力,也無法再化療,男子一個月後離世。
這樣的案例在臨床並不少見,馬偕醫院癌症個案管理師蔡青芬今天在記者會表示,許多癌症因治療發達,可順利延長生命;但可能因病人對治療選擇不了解,對疾病感到恐懼,寧願放棄治療,結果總讓臨床醫護人員感到遺憾。
蔡青芬表示,臨床發現,有些癌症病人在確診之後,會因不了解、害怕,選擇「否認」。他們除擔心治療會有副作用、正常生活被打斷,也會很擔心疾病造成重大的經濟負擔,害怕拖累家人。
但癌症治療應及時,愈早治療、效果會愈好,很多病人因為逃避治療,反而錯過黃金治療期。蔡青芬說,一名40多歲男子診斷罹患肺腺癌,選擇另類療法,因沒有體力,男子一個月後離世;另一名60餘歲的小細胞肺癌患者,因初期沒有症狀,她勸病人要回診,病人總推託說「還要工作」、「等我忙完就會去」。
蔡青芬指出,結果,一個多月後這名病人因肋膜積水、心包膜炎躺著進醫院,喘到不行;雖想治療,卻也沒體力應付,也是一個月後黯然離世。
一名乳癌病友林小姐下午在記者會表示,一開始發現右乳有一顆突起物,她先在心裡安慰自己:「應該只是一顆瘤吧。」而沒去就醫。直到有天走路時明顯感覺右胸有沈重的壓迫感,才逼自己面對現實,但此時腫瘤已7公分大。
林小姐表示,確診罹癌後,心裡很慌張,也不知道可以找醫院癌症個管師商量,也不知道有癌症資源中心可以問。她一想到腫瘤這麼大,後續要手術切除,平常以駐唱維生,如果外觀改變對生活影響很大,對手術猶豫不決,反而聽親友建議,買保健食品,結果腫瘤愈來愈大。
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謝瑞坤表示,台灣每年新發生癌症人數有10萬人以上,只要早期發現,存活率高。但抗癌病人可能會面對癌症復發、轉移的恐懼,也會加深不願正規治療的鴕鳥心態。但現在醫學發達,建議病人不要害怕,勇敢面對,不要病急亂投醫就改用偏方、來路不明的藥物。
蔡青芬建議,癌症病人確診後都會有個案管理師幫忙,個管師是醫師和病人間的橋梁,可協助病人進行療程前準備、提醒病患注意飲食、回答術後的照護疑問,病友可放心、多加諮詢,也可透過癌症資源中心與社工找到假髮、義乳等輔具租借,當癌友的後盾。
蔡青芬說,「不要害怕、不要逃避」是癌友面對治療的重要觀念,她投入癌症個管10多年,有些罹病10多年的末期病患至今仍存活,不要放棄希望就有機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