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咳血、暴瘦、胸痛等症狀,10人有9人以為自己罹患肺癌,醫師蘇維鈞表示,不少人其實只是肺結核,但因症狀和肺癌太像,加上對肺結核不熟悉,即便確診仍質疑醫師診斷錯誤。
今天是世界結核病日,根據疾管署統計,每年約新增1萬多名結核病患,其中超過600人死亡,高居法定傳染病之冠。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台北榮總呼吸感染免疫科主任蘇維鈞今天受訪時表示,結核病主要由飛沫及空氣傳染,例如傳染性肺結核病人咳嗽打噴嚏時,被含有結核菌感染到,結核菌可能就會長期潛存在體內伺機發病。
感染後到發病前的這期間稱為「潛伏結核感染」,蘇維鈞解釋,潛伏感染者一生有5至10%機率發病,感染後第一年的發病機率最大,初期症狀包括咳個不停,甚至咳痰、咳血、胸痛,還會食慾變差、體重減輕,午後容易發燒、晚上盜汗等。
不過,因結核病症狀和肺癌實在太像,前來求診的患者中,「10個有9個以為自己得肺癌」,就連已經確診為肺結核,患者仍堅信是診斷錯誤,甚至在診間大發雷霆,認為肺結核早已是過時的疾病。
肺癌、肺結核怎麼分辨?蘇維鈞說,兩者同樣都會咳血、體重減輕、胃口變差,但因肺結核是細菌感染,容易反覆發燒,肺癌倒比較少見;另外,肺結核、肺癌雖然都會咳嗽,但肺結核患者會咳得比較嚴重。
蘇維鈞指出,如確診肺結核發病卻不治療,細菌會在體內繼續滋生,慢慢竄進血液、肝臟、骨頭等器官,越多器官受到細菌感染,治癒的機會也就隨之降低,更重要的是會傳染給身旁最親密的家人、朋友。
疾管署日前宣布,今年起將擴大免費潛伏結核感染診斷及治療服務對象,首波優先針對2015年約1.5萬名、30歲以上接觸者,如民眾接獲通知抽血檢驗且確定為潛伏結核感染者,可馬上接受為期3個月的給藥治療,防止發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