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每44.7分鐘就有1人罹患肺癌,每年死亡人數則逼近9000人,十多年來一直續居癌症死亡榜首。醫師指出,不少患者並未吸菸卻也罹癌,因此台灣肺癌罹患率居高不下的關鍵之一恐為空氣汙染,建議空氣品質拉警報時盡量不要出門,出門宜戴口罩。
台北榮總胸腔部醫師蔡俊明指出,台灣肺癌的發生率居高不下,過去強調民眾勿吸菸、勿接觸二手菸,但近來門診常見不抽菸、生活規律的年輕人或女性也罹患肺癌。事實上,造成肺癌的危險因子除了抽菸之外,還有油煙、家族史、肺部疾病以及嚴重的空氣汙染,特別是空氣汙染日益嚴重,中南部石化工廠附近的罹癌率明顯較高,可見空汙對人體深具影響。
肺癌早期可透過手術切除,再依手術後的病理結果搭配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約半數病人可存活5年。然而,蔡俊明說,約有8成患者確診時已達晚期,因為肺癌在初期時無明顯徵兆,患者通常在出現長期咳嗽、胸悶、胸痛、吞嚥困難,甚至因癌細胞轉移造成骨頭疼痛時,才會就醫進行篩檢,此時肺癌已無法動手術,僅能以化療及標靶治療為主,且預後多半不佳。
蔡俊明說,肺癌唯一有效的早期偵測方法是低劑量電腦斷層,建議有家族史的民眾一至2年作一次,無家族史的民眾2至3年作一次,50歲以上至少每年要照一次X光。平日可參考環保署空氣品質指標,當顏色達橘色,代表空氣對敏感族群不健康,紅色、紫色、褐色代表已對所有族群不健康且有危害,盡量不要出門活動,出門則宜戴口罩。肺癌患者也應正向積極,可接受EGFR、ALK等基因篩檢,並配合醫師選擇最佳治療規劃。
●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http://taqm.epa.gov.tw/taqm/tw/default.aspx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