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測早期肺癌 低劑量CT普及有望
楊泮池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表示,30年前超音波剛推出,自己還在台大當住院醫師,當時院內有教授認為,光是手部觸診及叩診的理學檢查,就能摸出肝臟形狀、是否有肝腫瘤,即能判斷有無罹患肝癌。因此醫師不該只用超音波檢查,而忽略基本理學檢查技巧,這種情形很不好。
觸診及叩診雖能發現肝腫瘤,但楊泮池說,當手能摸到肝腫瘤時,多是3公分以上病灶才可能被摸到,單靠雙手診斷早期肝癌仍有侷限,根本摸不到、也看不到1公分以下肝癌。一旦腫瘤大到某種程度才能透過理學檢查發現肝癌,絕大部分都是晚期,此時癌細胞的折磨及治療過程,對病人而言更痛苦,預後也較差,整體的醫療花費也較高。
不過,隨著科技進步,影像解析度變好,超音波檢查費用下降,現在一次檢查不到1千元,肝癌高危險族群定期回診追蹤,每年兩次抽血及超音波檢查費用約2、3千元,現已成為肝癌篩檢的常規追蹤工具。
同樣地,肺癌也是如此。楊泮池說。雖然目前低劑量CT每次檢查費用平均約5千元,但以後低劑量CT會越來越便宜,價格也可能跟超音波做肝癌篩檢一樣便宜及普及,日後可成為肺癌高危險群的篩檢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低劑量CT雖能揪出0.2公分以下的肺癌極小病灶,但外界質疑低劑量CT恐有偽陽性過高疑慮,讓民眾成天活在罹患肺癌的恐懼陰影下。楊泮池表示,「低劑量CT偽陽性高是錯誤觀念,因儀器不會告訴你得到肺癌,而是告訴你有無病灶」,是否罹癌須由醫師判斷,確診與否有一定的流程及判斷標準。
他強調,即使影像看到異常,最重要的是追蹤病灶有無變大,多久時間變大,因為短時間病灶長大,與1年病灶變大的意義不同,肺癌風險也有差異。
由於國內不吸菸得到肺癌的民眾逐年增加,家族史是罹癌的危險因子之一,楊泮池呼籲,若直系血親或兄弟姊妹有人得肺癌,家屬恰巧與罹癌親人的確診年齡一樣,最好立即接受低劑量CT檢查。也就是如果親人40歲確診肺癌,家屬最晚應在40歲做低劑量CT,才能將對國人死亡威脅最大的肺癌風險降到最低。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2021癌症論壇/肺癌治療策略解密 標靶接力延長存活
女子臉腫脖子脹「高音唱不上去」 就醫檢查竟是肺癌上身
只輸北韓!台灣肺癌發生率亞洲第2 抽菸、環汙是危險因子
不抽菸無不良嗜好的她性情大變 竟是肺腺癌合併腦轉移
50歲女不菸不酒 竟一口氣長出10顆原發性肺癌
蕭彤雯揪出0期肺腺癌!胸腔科醫提醒留意5不明顯症狀
2021癌症論壇/成功接續治療 關鍵在克服抗藥性基因
2021癌症論壇/免疫療法 鞏固三期肺癌治療成效
2021癌症論壇/晚期肺癌選藥 贏在第一線
2021癌症論壇/不抽菸女性 肺癌風險預測將上線
2021癌症論壇/肺癌接力治療 要靠基因檢測
不抽菸、常運動,竟然肺腺癌!IC大廠副董喻銘鐸的罹癌告白:別輕忽肺結節
2021癌症論壇/2+3代標靶接力用藥 延長晚期肺癌存活期
「新國病」肺癌6成確診時已是末期 年奪近萬命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肺癌及早發現是關鍵 男子不抽菸竟因空汙罹癌靠這檢出
連4年健檢正常竟罹肺癌? 醫師曝原因:X光不一定看得到
鍾沛君肺腺癌出院 醫提醒:有家族史 更要警覺
鍾沛君肺癌開刀 醫師許文虎籲有家族史40歲做LDCT
名醫蔡俊明:一期肺癌患者幾乎都是健檢意外發現
早期發現治癒率9成 5天5千人連署肺癌篩檢普及化
鍾沛君右肺異常開刀 醫師告訴你肺結節到底是不是肺癌
吃對也能減少罹癌率!《JAMA》發現降低肺癌機率達33%的飲食法
議員鍾沛君疑肺癌今開刀 吳淡如也驚爆「疑似肺癌前期」
鍾沛君疑肺癌今開刀 權威醫:一等親家族史及早篩檢
需要肺癌篩檢? 不吸菸女性可風險預測
專題/癌症中的三冠王 必知肺癌四大驚人事實
肺癌防治論壇/經濟學人亞太報告 台灣缺肺癌國家級防治策略
肺癌防治論壇/評分掛蛋 肺癌心理照護急補破網
肺癌防治論壇/LDCT篩檢 首重菸槍、肺癌家族史
猜你喜歡
莫名胃口差、常脹氣小心是胃癌! 醫警告:這些用餐習慣恐增罹癌風險
5年存活率是關鍵!治癌醫曝癌症治療前先做7件事
50歲女不菸不酒 竟一口氣長出10顆原發性肺癌
輕斷食、生酮飲食助抗癌?權威期刊《Science》有初步答案
身體出現6症狀,恐是腎臟快壞了!醫示警:有三高者風險暴增
你累了嗎?高達92%癌患因治癌而出現癌疲憊
抗癌最佳典範!哈佛癌症醫師每天吃什麼預防疾病
只輸北韓!台灣肺癌發生率亞洲第2 抽菸、環汙是危險因子
檸檬、芝麻油、無糖優格...就可打造抗癌體質!日本癌症權威獨創「防癌飲食8法」
「阿信」編劇淋巴癌逝世 醫師:出現3症狀要及早就醫
羅瑩雪乳癌逝世 醫師:這類乳癌3年內復發可能僅活2年
羅瑩雪乳癌病逝/乳房痛和乳癌有關嗎?醫師教你簡單判斷乳房痛原因
女子臉腫脖子脹「高音唱不上去」 就醫檢查竟是肺癌上身
長年乳頭凹陷想做整形 組織切片化驗卻檢出乳癌原位癌
蕭彤雯揪出0期肺腺癌!胸腔科醫提醒留意5不明顯症狀
2021癌症論壇/朱俐靜:癌症是老師 教我接納不完美
便祕7天竟是大腸癌 醫師做大腸支架解病痛
大腸鏡檢查會痛嗎?專科醫師一次破解常見5大疑問
2021癌症高峰論壇/邰肇玫敘事療法 朱俐靜與身體共處
攝護腺癌早期沒症狀 泌尿科醫師:注意3大危險因子
以為扁桃腺發炎,「韓粉大將」毛嘉慶罹血癌!醫:5個病癥,發病就來勢洶洶
2021癌症高峰論壇/乳癌卵巢癌復發 靠基因大數據預測
揪「老男人癌」轉移元凶 國衛院領先全球發現攝護腺癌ROR2基因作祟
神經內分泌瘤常誤認 健檢預防癌變
不抽菸無不良嗜好的她性情大變 竟是肺腺癌合併腦轉移
重視心臟健康 可降低癌症罹患風險
2021癌症高峰論壇/不菸不胖 抗癌打底一半靠飲食
高燒不退竟是血癌 醫師提醒出現這四個徵兆要留心
如何遠離乳癌? 醫:出現6大症狀需提高警覺
廖啟智胃癌逝/吃素確實能降低胃癌發生率 醫:但要避開2類食物
2021癌症論壇/頭頸癌、肺癌 率先列入心理照護